引领孩子们走进书的海洋
源汇区受降路小学 齐艳丽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第七条中要求: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课标实施建议中强调:“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由此可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引领孩子们走进书的海洋,才有利于孩子们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一、“讲故事”——激发孩子们的读书欲望
爱听故事是孩子们的天性,每天上课伊始,我总要用5——10分钟的时间亲自为他们讲一个故事,他们听得入迷,听得动心。“白雪公主”的悲惨遭遇激发了他们的同情感;景阳冈武松打虎的英雄气概使他们赞叹不已;《军神》的故事让他们懂得了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为易;《神奇的机器人》的激发他们对未来科技发展的展望。一天一个,天天如此,久而久之,孩子们自己也会讲几个故事了。于是,我就让孩子们自己讲,每天一人,一条龙进行,这样孩子们到处收集故事,讲故事、听故事在我班蔚然成风,有的回家让爸妈廛,有的跑去邻居家听……别人的故事听完了,他们就开始从书上找,不知不觉地喜欢上了看书。讲故事、听故事不仅融洽了师生关系,形成了和谐的班集体,而且激发了他们读书的欲望。
二、“读书角”——拓宽了孩子们的阅读领域
我班的后墙角有一个很不起眼的小柜台,里面放了各种各样的书,这些书都在“读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理念倡导下,孩子们自愿捐来的。能带几本带几本,什么时侯带来都可以,有的一本,有的三本,还有的五至六本,有刚买来的新书,有皮黄破烂的旧书,有童话寓言,有名人传记,有报纸杂志,还有文学名著……学校有图书室,但是各项规定太严格,又有时间限制,孩子们读书极不方便。而我们的读书角却是自由的。开放的,谁想看什么就看什么,在学校看可能,拿回家看也行。在创建读书角的过程中有一件事,使我深受启发。一次班会上,班长在总结班级管理进提出: 同学把书撕坏了, 同学把书弄丢了,根据损坏东西要赔偿的班级管理条例, 同学要照价赔偿。班长的话刚说完,大家的目光像一支利箭投向了 同学,在众目睽睽之下, 同学的脸红了,低下了头。面对此境,我忽然有了一种新的思考。于是提出了两个问题让大家来讨论: 同学丢了书是不好的现象(我没有说是不对的)大家指责也没有错,但是如果 同学不去动书,不把书带回家看,他还会丢书吗?这说明什么?如果 同淡定赔偿有困难( 同学家庭条件差,是一名受助生)而由此再不敢去动书,大家试想我们得到的是什么?而失去的又是什么?二者哪个重要?经过大家辩论,一致认为:宁可丢一本书,也不能让一个孩子失去读书的兴趣。
于是书柜的一角贴了这样一段文字:“同学们,只要你喜欢,就放心大胆地看书吧,弄脏了—不赔,撕坏了——不赔,看丢了——不赔。
这就是我们自由而开放的读书角。(读书角的书尽管有撕坏的,弄丢的,但书却不见少,而日有所增)读书角的书尽管撕坏的、弄丢的,但书却不见少,而日有所增)读书角开阔了孩子们的视野,拓宽了他们的阅读领域。
三、“展示台”——训练孩子们的口语表达
为了促进孩子们把书读好,读透,每周五下午,我们安排一节20分钟的特殊课——新书介绍、美文朗诵的展示课。谁介绍得最好,看你书的人最多,谁就是我班的“书王”。通过这一活动,孩子们购书看书的热情空前高涨。零花钱舍不得花,攒起来买了书,星期天、节假日里,琳琅满目的商店也不去,小书摊、文化用品店成了他们经常光顾的地方。为了读好一篇美文,他们一字一字地咀嚼,一句一句地品味。美文朗诵展示台上他们声情并茂,声泪俱下,投入了全部情感,展示了自己的才华。他们以获得一阵阵的掌声为荣。他们完全陶醉在书的海洋里。这项活动既提高他们的读书品位,又锻炼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摘抄本——积累孩子们的语言材料
常言道:“读十遍,不如写一遍。”我们班的学生每人都有一个摘抄本。他们把平时看到的好词好句都摘抄在本子上,过一段时间后,再进行分类整理(反复记忆)。
一个学期我们进行一次“ 我最棒”比赛。比如,成语比赛,10分钟内谁写得最多(或是带动手的成语或是带有数字的成语)谁就是“成语王”,谁摘抄的好词好句最多,谁就是摘抄王等等。如此而行,日积月累,孩子们的文章病句减少了,用词准确了,语言丰富了,感情也更真挚了。一篇篇佳作脱颖而出,于是我们通过评选、收集、整理出刊了《小小草》作文集。
“不动笔墨不读书上书。”摘抄这项活动,积累了孩子们的语言材料,丰富了孩子们的文化底蕴。
以上四环节,必须循序渐进,环环相扣,持之以恒,方能引领孩子们走进书的海洋,尽情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