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
——小学一年级家长课堂
前言:今年9月,我校正式成立了“开元小学心理健康辅导站”。根据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纲要》,贯彻以“心理和谐”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本着以“发展、预防和教育”为目的的方针,将家长课堂列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内容。
下面是一年级家长课堂培训的内容:
一、介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和任务
2002年教育部制定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教育部又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进行了修订,明确以“心理和谐”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根据新《纲要》,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学习,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主、自助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增强调控情绪、承受挫折、适应环境和人际交往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及时给与必要的危机干预,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这也就是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是以发展、预防和教育为目的,是面向全体的,接着才是矫正、治疗,也就是针对共同问题的小型团体治疗,一般5——10个人,最后才是个体辅导。现在,我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主要有:班级团体辅导,开放小型团体辅导,个体(家庭)辅导,还有家长课堂。
二、对比,谈当下家庭教育出现的问题
说起家庭教育呢,这是一个古老而新鲜的话题,说他古老,是因为我们国家有着悠久的家庭教育文化,说他新鲜,是因为在当下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幻灯片展示孩子们的表情和出现的“火星”语言)
1、 虽然孩子们的物质生活富裕了,但他们却不快乐。
2、 现在孩子们使用的语言
3、 我们与现在的不同
三、做家长问卷,发现自己家庭教育中的问题
我们在座的是一年级的家长,孩子小学生活已经有将近两个月了,大家觉得怎么样?有困惑吗?今年9月,当孩子背着书包迈入小学校门的那一刻起,我们也荣升为学生家长,我们在高兴激动之余,也不免会有一些担心,孩子上课会不会听讲啊,听不听老师话啊,和小朋友会不会相处啊等等,面对孩子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家长感到困惑时很正常的。现在请你们拿起笔在你的家长问卷上做一次选择,检测一下自己的家庭教育模式。(家长做问卷调查)
1、了解什么是家庭教育?
2、在家庭教育中你最困惑的事情是什么?
四、认识自己的孩子
1、你认识自己的孩子吗?(家长自由发言)
2、了解一年级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
一年级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 对小学生活感到新鲜,因而一时难以适应,好奇、好动、喜欢模仿,但很难做到专心听讲,特别信任老师,,并且有直观、具体、形象等思维特点。
3、正确看待孩子目前出现的问题
五、针对现阶段的问题,家长该如何去做
针对孩子的特点我们在家庭教育中应该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学校生活,告诉孩子什么是学习。教孩子如何安排时间,培养孩子养成独立自主热爱学习的好习惯。我们家长应该树立这样的思想:知识不是最关键的,关键是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1、带领家长做活动:食指相吸(放松——听指令)
这是什么道理呢?这在心理学上称为“心理暗示”。
2、讲心理学效应“罗森塔尔效应”
1968年的一天,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助手们来到一所小学,说要进行7项实验。他们从一至六年级各选了3个班,对这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未来发展趋势测验”。之后,罗森塔尔以赞许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老师,并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其实,罗森塔尔撒了一个“权威性谎言”,因为名单上的学生是随便挑选出来的。8个月后,罗森塔尔和助手们对那18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复试,结果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且性格活泼开朗,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更乐于和别人打交道。
3、讲家长应该从这个效应中得到什么启示
应积极地暗示孩子,多给他们鼓励,激发他们的潜能。在具体的事情中,我们可以这样去做,比如针对孩子上课坐不住这一情况,我们当着孩子的面要这样说:“我们家***最近上课能坐住的时间长了,妈妈相信宝贝坐住的时间还能更长一点,听讲还能再认真点。”即使孩子的表现不是这样,还是坐不住,我们也要这样来说,因为这是给了孩子一个正确的导向,亲人的鼓励和认可又是孩子前进的动力,坚持下去一段时间,你会发现,你说的那句指导性的谎言就像一块磁铁一样,吸引着孩子朝那个方向努力,最终达到我们期望的目标。
因为不管大人和小孩都有积极向上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我们这样做就是调动了孩子积极向上的动力,在心理学上称之为“阳性强化法”,也叫“正强化法”。这一方法对三年级之前孩子各种习惯的养成很有帮助。
举例子:一家长的说法和我的说法相对比,孩子的不同表现。
六、一年级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养成的好习惯
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是行为习惯形成,不断完善的时期。孩子一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到时候你不要求成绩,孩子的成绩都会扑面而来。
孩子在一年级应该养成的习惯:
(一)、学习习惯
1、 上课认真听讲;
2、 课后及时复习;
3、 快速、认真地完成作业;
4、 良好的阅读习惯。
重点讲读书习惯的培养:读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慢慢来,分步骤,分阶段进行,根本不是你采取了几个办法,孩子就养成了读书的习惯。家长要考虑到孩子的兴趣、个性,要给孩子自由选择阅读材料的空间,循序渐进,慢慢进入正轨。这一良好习惯的养成,对孩子的一生将有极大的帮助。
所谓阅读习惯,指的是不需要别人强制,也不需要自己警觉,就能自然而然地去进行阅读的动作。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可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身受用不尽。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讲:“积三十年的经验,使我确信学生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习惯。”
家长可以从,选好读物,激发兴趣; 明确目的,计划读书;学会方法,提高效率;三方面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于阅读习惯的培养,再强调一点,希望我们的家长空闲时也能,自己手捧书卷入情入神地阅读,为孩子作出榜样。
(二)生活习惯
1、 遵循作息时间;
2、 吃早饭;
3、 自己收拾书包;
4、 参加家务劳动;
5、 干净、整洁、讲卫生。
(三)人格、道德习惯
1、 独立自主;
2、 勤奋认真;
3、 文明用语;
4、 乐于助人;
5、 尊老爱幼。
大家在孩子养成习惯方面遵循引导——模仿——及时强化这三步方针,坚持下去,相信孩子们的这些习惯都能够养成。
七、分享家庭教育的名言
▲聪明的家长总是站在孩子后面鼓掌,愚昧的家长总是站在孩子前面数落。
▲家长在家庭教育时一定要记住情感教育永远都大于道理教育。
▲良好的习惯是孩子所储存的资本,会不断增值,而人的一生就在享受着它的利息。
▲培养孩子将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永远比孩子现在的成绩是怎样的更为重要。
▲对孩子的教育不能只注重智力和分数,因为决定人生成败或幸福与痛苦的往往不是学问的高低,而是人格的健康水平,行为习惯恰恰是影响人格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打骂不能解决孩子的教育问题,只能宣泄父母的急躁情绪。
▲父母要给予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对错误的方向给予引导,对于正确的方向给予鼓励。
▲父母不应把所有的教育都寄托在学校和老师身上,因为孩子一年有一半的时间都在家里,所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一样重要,甚至更重要。
结束语:赢得家庭教育的果实,其实也不复杂,我认为家长们只要远离误区,用心实践一下就可以了。如有讲得不当的地方,欢迎大家指正!祝愿我们大家都能做一个开心的父母,也祝愿我们的孩子都能养成良好的习惯!谢谢大家!
校长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