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问题,有待你的发现
近年来的语文教学改革,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采用核心问题引领学生学习,核心问题的提出摒弃了以往教师对教材的肢解和分析,能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式的形成。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核心问题还有它另外重要的任务和职责。那就是让学生遨游文本,体味深意。
拿《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来说,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候,很明显都知道课后第一题是一个核心问题。关键是在对这道题的处理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要到位,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深入学习。有经验的教师这样要求学生:“同学们,请大家认真阅读课文,在能体现小兴安岭是美丽的大花园的句子下面画横线,能体现它是巨大的宝库的句子下面画波浪线。”教师这样要求让学生的泛泛阅读,变成对重点句子的品味和评析,让学生游离的目光有了落脚的地方,从而深入到文本进行了有质量的学习。
再如《失踪的森林王国》,课后第一题是:“默读课文,想一想森林王国为什么失踪了?”这道题学生读过课文就能立刻答出来是因为人们砍掉了森林。如果这样学习的话,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上,特别是对文本情感的感知也是肤浅的,他们还不能真正理解砍伐森林对环境的重要性。因此这一课的核心问题,教师要在这道题的基础上进行追问,从而生发真正的核心问题。最后核心问题就变为:“森林王国失踪的原因是人们砍掉了森林,建立了新王国,那么森林砍伐后到底给人们带来了哪些灾难和影响呢?请同学们从书上画出句子进行体会。”经过这样的追问后,学生学习有了着眼点,三维目标的落实也就有了着落。
从以上两课我们可以看出,核心问题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评价核心问题的准确与科学与否,主要看这道核心问题是否能让学生会学,并且学会,最终取得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思考和寻觅每篇教材的核心问题,核心问题诞生,往往是教师在综合了教材思考、资料学习、课后问题、学生实际等的基础上提出的,它是教师的智慧教学,是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教师专业程度越高,核心问题就越科学与准确。
核心问题,有待专业成长中的教师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