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花木兰” ──让孩子发现和享受学习的快乐
放寒假时,女儿提前发了五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老师想让孩子们在假期里能预习一下。一看到新书,女儿就兴奋得不得了,恨不得一下子就把它啃完。
这不,捧着书本的她正津津有味地读着呢!
“妈妈,《花木兰》这一课是个剧本,估计老师会让我们演一下的。到时候,我来扮演花木兰。”
“好!”正忙着做饭的我应声答道,
“妈妈,我演花木兰肯定会非常像的,你看,我们班现在就我一个女孩留短发,我比谁都更像男孩子。”
“嗯,也是啊!”看着女儿这么起劲,我忙放下手里的活,拿起女儿的语文课本,看起了《花木兰》这一课。看着书里熟悉的戏词,我高兴地给女儿讲了起来:“《花木兰》是我国很有名的一部戏剧呢!你们书上这段“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清闲……’是豫剧中非常精彩的一个选段。咱们河南台的‘梨园春’擂台赛上总有人拿它当参赛曲目来唱呢!”我还告诉孩子木兰从军的故事源自于北朝民歌《木兰辞》,我上高中时还学过这篇课文呢!我记得最清楚的一句,也是课文的最后一句:“雄免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听我讲了半天,女儿更来劲了。
“妈妈,那我也学着唱一唱《谁说女子不如男》这个选段吧!也背一背《木兰辞》吧!如果我学会唱了,也会背《木兰辞》了,那就更没人跟我争着演花木兰了吧!”女儿异常兴奋地说。
“《木兰辞》好背,这个豫剧选段可不大好学,你真想学,我给你下载下来,你跟着学吧!”看着女儿这么高兴,我也不想打击她。其实,女儿有点五音不全,平时唱歌也有点跑调儿,我不敢想像她唱戏会是什么样子。不过,孩子想学就让她学吧!只要孩子高兴就好,反正又不是去参加比赛。
我顾不上做饭,急忙打开电脑,从网上下载了《谁说女子不如男》的戏曲MP3,放给女儿听。没想到,女儿听得那么专注,那么入迷,一直到叫她吃饭,她还不舍得离开呢!
说起戏曲,我也不大懂,只是觉得它跟歌曲好像不太一样。除了高难度的唱腔以外,动作、表情也都很复杂。不过孩子是学着玩的,只要孩子唱得高兴就行。
整整一个寒假,只要有时间,女儿就用心地学这个唱段。孩子好像对这个选段相当着迷,就连过年回她奶奶家和姥姥家时,她都要带着MP4一路上听啊、唱个的没完。
不练戏时,孩子就背北朝民歌《木兰辞》,还没开学孩子已经把《木兰辞》背得滚瓜烂熟了。
终于开学了,女儿就忙着问语文老师,《花木兰》这一课会不会让她们表演。听说老师同意了,女儿高兴得是一蹦三尺高。她忙着召集其他演员和她配合,她盼着赶快学到这一课。
盼星星盼月亮,女儿终于盼来了学习《花木兰》这一课。女儿表演花木兰这天正好是家长开放日,听女儿说好多家长都来班里观看她们表演了,可惜我要上班,实在走不开,没去成,不然的话,我一定会给孩子照一些照片的。毕竟这一角色是孩子用心去演的。
说实在话,女儿唱得有点走调,不是那么字正腔圆,可不管怎么说,我觉得女儿唱出了那种巾帼不让须眉的气魄,唱出了那种女性的刚强,对她来说,这已经足够了。更何况,为了更演好这个角色,女儿已经坚持练习了两个多月了!
后记:一直以来,我都不希望孩子把学习当作一种苦差事,尽管有时学习会有点辛苦。但如果在小学阶段就不能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快乐,那中学和大学,孩子又该如何度过呢?试想:在女儿刚学唱这一选段时,走调走得很厉害,如果当时我这样打击孩子:唱得啥呀!别学了,学了也是浪费时间!之类的话,孩子又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态呢?
女儿用心的表演最终赢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掌声,老师给她颁发了两项个人奖和一项团体奖:最佳女主角奖、最佳创意奖和最具团队精神奖。
在我看来,女儿对花木兰这一角色的这份执着,对《谁说女子不如男》这一唱段的坚持练习着实很难得。孩子从学唱这一选段的那一刻起,已经把学习当作一种快乐了,又有什么能比这更让家长欣慰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