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向教学行为转化研究《以生为本 实效课堂》课题研究开题仪式之感悟
今天上午我校邀请市教研主任吴东晓先生和县教研室主任韩中凌女士及几位教研员来我校参加开题仪式,开题会上吴主任的一席话对身为一线教师的我启发很大,进行这次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让教师在课堂上有效的教,学生在课堂上有意义的学”,我对自己的课堂质疑了,我所做的都是有效的吗?孩子们的学习真所谓有意义吗?不得而知,有些自己做的还很不够,虽然本着“以生为本”的理念在自己的课堂上践行着,但真的想想,自己也许只做个皮毛而已,离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还差得很远,也许是以前的教育思想根深蒂固的原因吧,但不管怎样,本着为这些孩子着想,为孩子的终生发展着想,必须尽快的转变自己的教学行为,努力寻找适合本班孩子的学习方法,让孩子在课堂上真正的“动”起来“活起来”。
韩主任对这次课题研究也谈了自己的看法,这次课题研究与以往不同,不是填写好所谓的研究记录,准备详实的师生过程资料及简单的案例,而是体现在课堂上,实验的最终落脚点是课堂教学的转变,尤为关键的是看课堂上学生的表达,看学生是否能表达清晰流畅,神态自如,也是衡量和评价实验是否成功的标准。
我想身为一名语文教师,不管是基础教育还是中等教育,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是必须做的事,而且觉得是最轻松最容易的事,但回过头来看看我们的课堂,我们学生的表达,又有几个孩子的表达能做到流畅,包括前几天参加的全县小学语文“生本教育、实效课堂”年段研讨时听课的班级,孩子的表达也无非如此,一些示范课,观摩课都在不同程度上看到了课堂上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欠缺,这也是我们每位语文教师包括自己在内所应该意识到的问题,很严重。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做,去培养。我身为教师,不是在指责谁,也不是在抨击谁,只是觉得我们教师队伍中本身就有这样的教师存在,对一个问题表述不清,叙述不完整,表意不到位的,怎能“言传身教”呢?对孩子的表达没影响吗?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要切实的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为了自己,更为了你手下的这些孩子。
正如课题报告中令人深思的一句话“改变教师的工作状态,提高教师的幸福指数”,我觉得想让自己幸福,就要快乐的工作,就要满怀热情的工作。以自己幸福快乐的状态去感染学生;想让自己幸福,只有师生共同成长,才能享受教育的幸福与轻松;想要自己幸福,就要让自己教的轻松,让学生学得轻松;想要自己幸福,最终要解放自己,成就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