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学生作文,情有所“依”
批改学生的作文,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你说它言之无物吧,它有记叙,有描写,甚至也有细节,但你读着总觉着缺少点什么——记叙则平铺直叙,像记流水账;描写则比葫芦画瓢,索然无味。总之,像杯温开水,让你读着不解馋,不解气,不解恨,反倒让你涨了一肚子气!这样的文章就是缺乏情感。
文章要感人,要打动读者,就必须写出真情实感。否则,就犹如剪彩为花,刻纸为叶,不可能有生命活力。我们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一直把培养学生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作为追求的重要目标,要求学生利用好自己的生活积累,写好自己最感兴趣、感受最深的人和事,写好自己或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反映自己对生活的感悟、认识、看法。那么,怎样才能把真实情感表达具体呢?
一、 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进行具体描写。
人是有感情的,任何情感的流露,都是通过自身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表现出来的。一个人生气的时候,他可能会坐立不安,急得直搓双手,站起来,又坐下;也可能会竭斯底里的喊叫,禁不住直流眼泪;还可能会摔摔打打,恨不得把东西都砸烂……如果同学们能将人物的这些动作、神态、语言等进行具体描写,那么情感描写也就具体了。比如:
(一)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说:“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杰克逊大叔想了想,说:“我想起来了,我家确实有一些活儿需要您帮忙。不过,等您吃过饭,我再给您派活儿。”“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年轻人站起来说。杰克逊大叔十分赞赏地望着这位年轻人,他知道如果不让他干活儿,他是不会吃东西的。 (《尊严》)
文中这个年轻人,不愿吃不劳而获的食物,力求用自己的劳动换取食物。我们通过这个年轻人的动作、语言,对这个有尊严的年轻人油然而生敬意。
(二)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哩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罗丹越干越有劲,情绪更加激动了。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下来,对着女像痴痴微笑,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重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全神贯注》)
这段文字通过描写罗丹的动作和神态,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工作一丝不苟、对艺术执着追求的罗丹,看到了一个如痴如醉,忘我工作的艺术家形象。
二、利用景物描写去烘托。
在许多感人的文章里,鸟会唱歌,风会哭泣,鲜花会舞蹈……其实,这里面融入的只是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所以,同学们要将情感表达具体化,平时就要做生活的主人,多观察,通过描写景物去烘托人物的情感世界。
(一)早晨,我拉开窗户向外边看去,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没有一丝风,鹅毛般的大雪轻轻地飘落着。送垃圾的时间到了,也许今天运垃圾的叔叔不会来了吧!正想着,只见一个“雪”人,推着车子,拐进了大院门口。车轮压着冰雪,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啊,他来了!我赶紧下楼去送垃圾。只见他的帽子上、衣服上落了厚厚的一层雪,睫毛和眉毛上结了一层霜花。本来就黑里透红的脸庞,这会儿却冻得更红了。要不是我熟知他那肥胖的中高身材,一双又大又黑的眼睛,几乎快认不出来了。我忙说:“叔叔,看把您冻的,快进屋喝杯热茶再走吧!”可他却说:“我没事。别的家属院里的垃圾还等着送呢!”话音刚落,他便装满垃圾,推起车子踩着厚厚的积雪,又伴着“咯吱咯吱”的响声去了。这时,雪还在下着,大片大片的雪花纷纷扬扬地飘下来,盖住了叔叔留下的足迹,然而,他的那种形象在我的心目中却是显得越来越高大!
这段文字前后两处描写雪景,让我们感受到天气恶劣,寒气袭人。而拉垃圾的清洁工人员却冒着这样的大雪,依然坚持工作,不能不让我们敬重!这里的环境描写则从侧面衬托出了清洁工人员的认真负责精神!
(二)我姥爷特别节省,不舍得花钱买吃的,买穿的,炎热的夏天,就连空调也舍不得开。毒辣辣的太阳照射着,大地像蒸笼一样,热得让人喘不过气来。家家户户的空调呼呼地叫着,只有姥爷家的空调是保持沉默。我热得汗都湿透了衣服,就乞求姥爷:“姥爷,这么热的天,你就开开空调吧!”“天不算热,拿个扇子扇扇就行了。”“你看我的衣服都湿了!”我禁不住大声叫了起来。姥爷抚摸着我的头,笑眯眯地说:“乖,流点汗好。开空调会得空调病的。”姥爷找出种种理由拒绝我,就是不开空调,真拿姥爷没办法。
这里的环境描写让我们感受到天气炎热难熬,如果不开空调,简直不能忍受,可姥爷就是不让开空调,真是不可思议。这样的环境描写,就从反面衬托了姥爷的过分节俭。
三、利用比喻将情感形象化。
比喻能将看不见、摸不着的情感表达得形象、具体、生动。比如《鱼游到了纸上》中描写聋哑青年专注绘画时的情景时,写道:“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一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这里将聋哑青年工笔细描比作姑娘绣花,一下子就把聋哑青年的专注勤奋、熟练细致的精神刻画得入木三分。当然,运用比喻要恰当、要符合生活实际,这样才能真正感染人、打动人。比如:
当王老师走进教室时,我发现今天王老师有些反常只见他面红耳赤,走路都有点摇摇晃晃的,而且说话的声音也怪怪的。我越想越不对劲,我怀疑王老师生病了。突然,我心里不由得为王老师担起心来。但我又思绪万千:为什么他生病了不请假?为什么不好好休息一下,放松,放松?上课时,王老师不停地咳嗽,这让我们全班同学心惊胆战,就像刚上幼儿园时害怕妈妈会趁自己不注意突然离去那样,心里有十五个吊桶——七上八下,特别害怕他会突然在教室在我们面前晕到。“叮铃铃”下课铃响了,王老师依然靠着他惊人的毅力,给我们讲完课,我们悬着的心也放下来了。
这段文字中,王老师带病给同学们上课,同学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们为王老师担忧,这里用大量的心理活动,真实地写出了同学们对老师的关爱之情。“这让我们全班同学心惊胆战,就像刚上幼儿园时害怕妈妈会趁自己不注意突然离去那样,心里有十五个吊桶——七上八下,特别害怕他会突然在教室在我们面前晕到。”这里运用比喻更能表达出同学们对老师的一片真挚之情:就像对妈妈一样的依恋和关爱。
写文章就是表达自己的所闻所见,所想所感。要想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让自己笔下的人物形象鲜活起来,景物亮丽起来,还必须用词准确,根据文章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细致的描写。但是不管用哪一种方法,都必须让自己浓浓的情感流淌在字里行间。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打动读者,在读者心里荡起情感的涟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