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日记:
我看《探索与发现》(一)
这两天,我一直在看中央10台的探索发现节目,最近这个节目一直在讲关于考古的事情。
考古人员发现了一个墓,里面有一些玉器,很普通的。还发现了一些 “金饼”(就是在汉武帝时期贵族使用的钱),上面还刻着醒目的“王”字,说明这个墓里埋葬的是一位西汉时期的王。那么,这又是汉代的那一位王呢?
后来考古人员又发现:墓里没有一般的汉代王下葬的金缕玉衣,印章和宝剑。而且,墓的整体结构也是没有完全修好,墓的排水沟也没有建完。总之,考古人员发现了很多与当时一般的王的墓不一样的各种反常现象。
最后,考古学家们从史书上找到了证据。墓的主人是刘宽,汉武帝的亲戚。他想杀死汉武帝,被武帝知道了,派人捉拿刘宽,把他逼得只好自杀。汉代的王都是在刚当上王就开始建造自己的宏大的陵墓,这时,他的墓还没有完全建好。武帝就不让他的家人继续修建他的墓,而是直接把他埋葬在没有完工的墓中。而且,从此他也不再是王了,所以他的墓里不能放印章。汉武帝还派人打碎了刘宽的玉剑彘(左边有一王字,音zhi;)(剑上的一种装饰品,在注重礼仪的汉代,可以显示出这个人的权威、品行和道德。),并把击碎的玉片扔进了刘宽的玉枕下面。这碎的玉剑彘就代表着这个人的品行和道德很差。(注:翰翰没有记住这个复杂的字彘(zhi),只记得有个“王”字旁,特意翻了新华字典也没有找到这个字,后来从网上一查,果然左边应该有个“王”字。)
考古人员终于解开了这个“玉碎”之谜。
妈妈点评:
电视节目看得津津有味,小作文也写得条理清晰,引人入胜。
取胜之处:
第一段先简单介绍了墓中的发现:里面有一些玉器,很普通的。还发现了一些 “金饼”(就是在汉武帝时期贵族使用的钱),上面还刻着醒目的“王”字,通过这些得出基本结论:说明这个墓里埋葬的是一位西汉时期的王。最棒的是紧接着以自己发问的方式提出问题:那么,这又是汉代的那一位王呢?这一设问抓住了读者的好奇心理,效果很好。
第二段没有直接回答第一段的问题,而是继续介绍墓中几种反常现象:墓里没有一般的汉代王下葬的金缕玉衣,印章和宝剑。而且,墓的整体结构也是没有完全修好,墓的排水沟也没有建完。段尾加以总结:总之,考古人员发现了很多与当时一般的王的墓不一样的各种反常现象。
第二段和第一段差不多是渐进式的结构,这样就更引发了读者对这个墓葬产生浓厚的兴趣,吊人胃口,吸引人急着看下去。
第三段终于揭开了谜团答案,几件事都描述得很清楚:
1.墓主人——是汉代的刘宽;
2.他是怎样死的——自杀;
3.为什么自杀——他想杀死汉武帝,被武帝知道了,派人捉拿刘宽,把他逼得只好自杀;
4.他的墓为什么没有修建好——武帝就不让他的家人继续修建他的墓,而是直接把他埋葬在没有完工的墓中;
5.他的墓里为什么不能放印章——而且,从此他也不再是王了,所以他的墓里不能放印章。
另外,这段里还讲了一个重要情况:汉武帝还派人打碎了刘宽的玉剑彘(剑上的一种装饰品,在注重礼仪的汉代,可以显示出这个人的权威、品行和道德。),并把击碎的玉片扔进了刘宽的玉枕下面。这碎的玉剑彘就代表着这个人的品行和道德很差。
这个情况也讲得很清楚。
结尾落在“玉碎”之谜:考古人员终于解开了这个“玉碎”之谜。
别小看这个结尾,这个简单的小小结尾使得故事讲得很完整,也使小文章显得饱满。我们读者会跟着长吁一口气,好奇的情绪随着这个小小结尾有了一个平稳的落脚点。
读完这篇小文章,仿佛都跟着翰翰一起亲身参与了这一次古墓的探索与发现。
作文最贵之处在于能够牵引读者视线,引导读者情绪。
我觉得这篇作文做到了这一点,而且非常成功!
谋篇布局,翰翰当然不懂。写作技巧,他又哪里晓得。可是,看得出来,他写有所感,写得用心。
用心自然成功。
小小不足之处:
其实这次考古节目的名字就叫做《玉碎之谜》,寻找“玉碎之谜”是一条很重要的线索。翰翰没有着重写这个内容并没有问题,一个小问题是:讲到 “玉碎”时,稍显突兀,如果在前文中稍有提及,多设一点疑问,那么在后面解答,加上作文的落脚收尾,既有了呼应,又会显得更加扣人心弦,对吗?
瑕不掩瑜。
日记很棒,妈妈给你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