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到,饺子俏
下周一就是冬至了,冬至要吃饺子,所以我们班即将在周一一早开个“冬至饺子盛宴”。
我早早的就准备了起来。先和妈妈到菜场买需要的食材,如:韭菜、肉馅儿、香菇、葱段儿等。
食材和酱料都准备齐全了,OK!开始包饺子了!我之前只包过几次饺子,对和面、调馅儿、擀皮儿这几道工序还不是很熟悉,于是姑妈就展开了“手把手”教程。
“再挖点儿面,好,就这样。”我要先学会和适当的面,姑妈说,和面讲究“三光”,指的就是面和成后,和面的碗,案板和自己的手不会粘一点儿面。我用胡萝卜汁活的面,这样和出来的面就会变成鲜艳的橙色。我的手在面团上来来回回的揉搓着,不一会儿,一个柔软的橙色小面团就诞生了。
第二步工序:醒面。揉好的面团要先用潮湿的笼布裹住放在一旁“醒”半个小时才可以擀皮儿,因为面会变得更筋道些。
第三部:在醒面的过程中,先调馅儿吧!我找来一个大盆,在姑妈和妈妈的指导下先后放入一半香菇和一半肉馅儿,再放入葱段儿、盐、生抽、小磨油、老抽,提味儿并上色,一碗香喷喷的饺子馅儿就拌好了。
第四部:拌完馅儿,面也醒完了。我把面从盆里拿出来,用手在案板上搓成一个粗细刚好的长条然后用刀切成一个个小面块儿。
第五部:到了最重要的程序——擀皮儿了。我把一个个切下的面块儿按压成小饼状。拿着擀面杖擀了起来。“不对,不能用两个手,我教你正确的。”站在一旁的姑妈说。只见她用右手拿起擀面杖,左手捏着面皮儿,右手一边擀,左手一边儿转着面皮儿,不一会儿,一张薄厚均匀的饺子皮就擀好了。我来来回回的试了好几次,不是面粘赞擀面杖上了,就是擀的太厚或太薄了。“慢慢来!”姑妈给我打气。在实验了试几次后,我终于成功了,并越擀越快、越擀越好了,一会儿时间就擀了一打儿。
第六部:包饺子。这是我最擅长的一部工序了,很快就均匀的把馅儿和皮包完了。
最后一步,当然就是下饺子啦!妈妈说,下饺子讲究“推水”,就是把饺子倒入锅里,用汤勺搅一下水,饺子会随着水转动起来,闻见香味儿的话,饺子就下好了。
品尝到我自己做的饺子后,我心里美滋滋的,真是好吃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