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礼物,大家的脑海会出现鲜花、蛋糕、精美的工艺品等等。而我的脑海里每次浮现的都是一个失去水分的面包。
十三岁那年,我背起行囊随一朋友到洛阳上体校。那是1986年,还用着粮票的年代。我的家在偏僻的小山村,家境很贫困,无任何外收入,为了让我上学,57岁的妈妈被迫走街串巷打听谁家有丧事儿,好给那家做些纸扎活儿,讨几个钱。母亲只有这手艺。可那年月,农村丧事儿哪有那么多呀。所以,每次我回家要钱都不敢说,总是默默无语蹲在母亲身边,帮妈妈做纸花类的小活儿。妈妈也不说话,脸上装满忧戚。末了,从我大姐那里借几块钱先给我,让我去上学,日后,卖掉纸扎再还给大姐。
我过的经常是吃不饱的日子,不过终究有吃的。春节来了!我与朋友到洛阳站搭车回家。路过年货摊位时,朋友说:“瞧那面包,烤得红里透黄,油光发亮,肯定里面很软很好吃。一年到头来也吃不上的,该过年了,破次费吧,给家里人买一块儿,当作新年礼物。”说着,她掏钱便买,买了三个。她说给她妈爸一人一个,她吃一个。看着面包,我也是垂涎三尺,面包究竟是什么味道?很甜吗?很软吗?一阵微风,面包的香味扑鼻而来,我忍不住咽了一下口水,心想,一定很好吃。对,我也买,让受苦的妈妈尝尝城里的面包。我摸遍身上的口袋,除去车费,仅仅能买一个面包。我犹豫了一下:“买还是不买呢?朋友说:“你到底买不买,该坐车了。”我一咬牙一跺脚,买,对,破费一次!我买了一个梭型的面包,小心翼翼地放在包的上层,省得压碎它。这是一份新年礼物呀!
回到家,吃过晚饭,我迫不及待地掏出面包递上去:“妈,你看,这是城里的面包,又香又软,我专门给您买的,你尝尝好不好吃?”母亲一下子愣了,看了一眼红里透黄的面包,没有接面包,只是扭过头去。我的笑容僵在脸上。我不罢休,转身给爹:“爹,妈不吃,您吃!我专门买的新年礼物!”爹爹默默无语,只是磕了磕烟袋锅,接着抽烟。既不接我的话,也不接面包。我很不解,把面包放在桌子上走出门外。
寒假过后,我要返校,整理包裹时,发现那块面包在我包里,我把它掏出来几次塞给妈妈,妈妈执意放进我的包里。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回到洛阳的那个晚上,我拿起了面包要尝一尝它的味道,结果发现它既不是想象的那样甜、也不是手摸的那样软,更不是鼻子闻的那样香,却有些苦。我不禁想起妈妈的扭头与爹爹的无言,想起这搁置了一个月的面包,想起妈妈为钱奔波的身影,想起妈妈向别人借钱的情景,想起我们九口人的大家庭,心中有些难过,眼泪流下来,我独自啜泣着吃了这份百味礼物。
时过境迁,后来我才明了妈妈的心语:“挣钱多难,还买这奢侈的东西。”爹爹的心曲:“这孩子太小,还不懂事。”爹妈养育我们七个孩子着实不容易。我是他们最小的宝贝。从不打骂的,即使我做错了事,就像这次买面包。爹妈只是无言。除此以外没有其他。处理的结果是让我吃掉它。当今面包已不是什么新鲜东西,但我很少吃。只是记着在爹妈生日时买个大蛋糕回去,慰藉我当年的愧疚。
苦涩的礼物,无言的大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