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春芝
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现在我家小儿正处于语言发展的迅速时期。这个时候,铭铭同学每天都是嘟嘟囔囔个不停。有时候,我们会故意挑衅他,让他说某一个固定的词,小家伙也会顺着音回答。惹得大人哈哈大笑。小家伙的成长给我们的生活着实带来了不少的欢乐。
这些天,就不一样了,宝宝竟然会主动认识“量”了。
那天,我和铭铭同学一起吃饭。铭铭看我的手里有馍馍,便伸手要,于是我就从上面撕下一小块给他,谁知,我那小儿竟然指着我的说“大,大……”
我按着他的意思问:“铭铭是不是想要妈妈手中的大的馍馍呢?”
铭铭同学立即点头,那速度如同鸡叨米一般。
我故意惹他,又从我的那块大的馍馍上撕下一块稍大的片,铭铭同学还是如此反应,指着我手中的大块说“大,大……”惹得大坐的一阵大笑。
小铭同学有了这样的进步,令我们意外不少。没有人教,没有人做过类似的举动,小家伙竟然可以分辨大与小。于是,我准备让宝贝进一步对量的大小进行分辨。
课题一:哪个大,哪个小----我教宝宝认识“量”
带着宝贝跟老公出去吃饭。朋友好客,给我们拿来饮料。宝宝看到黄黄的,能喝的,就伸手要。于是,我拿出水杯为宝宝倒上一点,让其自饮。宝宝很是乐意,喝得不亦乐乎。可是,当他杯子里没有的时候,他又开始了“啊啊啊”的讨要声。
这次我没有直接满足他的愿望。而是拿上我的一杯给他。他倒是很乐意,马上去接。我故意收回。小家伙气哭了。哄他的时候,我把我的那杯倒在了他的水杯里,他还要我的,我故意不给,他有些闹,但还是被饮料吸引了。这时,我引导宝宝观察:
看,宝宝,妈妈手中的杯子,有两个。我左一个右一个,分别举起来让宝宝看。
宝宝看到那盛有饮料的杯子依然兴奋。那宝宝要妈妈的,还是要自己的?
宝宝看过之后,指着要自己的。
我故意给他我的那杯,小宝不要。
宝宝依然指着我手中的那杯大的,告诉我说:“大,大……”
看着宝宝那着急的样子,我很欣慰,宝宝在这么快的时间里就能分辨出大与小,真得很不错!
课题二:哪个多,哪个少----我教宝宝认识“量”
铭铭同学现在认识了很多的事物,特别是分辨大与小的问题,掌握得很是牢固。如:喝大碗的汤,不要小碗;要盛水多的,不要盛水少的;要大块的食物,不要小块的……
我不想让宝宝只停留在只用“大”来表示量,我还想让他知道得更多一些。可以用多与少来表示量。
于是,我在平时的生活中,注意寻找这方面的素材,以便教给宝宝。
前些日子,我妈买了一些水果。这些水果成了我宝贝眼中的宝贝。一会儿拿出来看看,一会儿又分给大家,一会儿又从大家手中收回。真是鬼点子多多。这时,我突然想起来,可以用这些水果教宝宝认识多与少。
说教就教。我拿来两个同样大的果盘,放在宝宝面前。然后把五个苹果分成两部分。有放一个的,有放四个的。宝宝很快就分辨出哪个大,哪个小。我教宝宝说:
宝宝,大的那个有四个,这叫“多”,小的那个有一个,那叫“少”;
接着,我指着那个大的,一直教宝宝读“多”这个词,不一会儿,我家小宝便可以顺着我的音说“多”;
为了巩固宝宝对“多”的量的认识,我又一次分苹果,还是那个多的盘里多,虽然这时有三个,但宝宝还是很快分辨出来了。指着盛有三个苹果的盘子说“多”;
这时,我又分了一些核桃、一些梨,宝宝就很快告诉我说:多。
就这样,在生活中不断强化训练,我家宝宝对“多与少”这种“量”的认识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
课题三:哪个重,哪个轻----我教宝宝认识“量”
这些日子,我一直在减肥。每天早晨起来后称体重成了我的必修课。看着我站在电子称上,宝宝很是羡慕。于是自己也要爬上电子称称一称自己的体重。我不反对。常常帮他站上去,然后告诉他的体重是多少。
宝宝很兴奋。这时,我会进一步地引导宝宝说:妈妈重,宝宝轻。
宝宝也会顺着我的音说:重、轻……
我又一次称,接着说:“妈妈重……”;宝宝也重来,我说:“宝宝轻……”这样,不断地灌输,宝宝知道了自己的体重轻,妈妈的体重重。
有时候,我们还会称些别的东西,大的重些,小的轻些,边称边说,宝宝也会很快知道他拿着不费劲的是轻的,拿着费劲的是重的。慢慢地,我家小铭同学对于“量”----“轻”与“重”有了认识。
课题四:哪个高,哪个矮----我教宝宝认识“量”
宝宝喜欢玩,又喜欢跟大孩子们一起玩。于是,他站在大孩子们中间就显出明显的劣势,他很矮。跑起来,总是落在别人后面,有时候跟不上,还会哭鼻子。这时,我就会趁机告诉他:哥哥高,宝宝矮,宝宝长大了,就会和哥哥一样高了。这时,宝宝也会说:“矮”。他很快便接受了自己矮的现实。
有时候,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宝宝总喜欢在玩累的时候,让我抱抱他。他伸手要我的时候,我也会不失时机地告诉他:“妈妈高,宝宝矮。”宝宝也会跟着我说。
这时宝宝只对自己矮有了认识。我便拿出积木,和宝贝一起玩。垒高的,说高,垒矮的,说矮。然后再把高的与矮的作一下比较,让宝宝更清楚“高”与“矮”的区别。
有时候,我还会让高的积木平着放,这样会显出另外一种概念“长”。所以通过这种比较,宝宝会认识“长”与 “短”这两种“量”。
慢慢地,我家小宝就会识别“量”----“高”与“矮”,“长”与“短”。
帮助宝宝认识生活中的“量”,有利于培养宝宝的观察能力、目测能力、估算能力、体验能力等,可以帮助宝宝建立空间观念,让宝宝学会利用身边的有利资源。
在生活中,有着许多跟“量”有关的事物,只要我们细心,便可以让宝宝学会许多的生活常识。这也为宝宝以后学习数学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