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师,从进入校园的那一刻起,耳边就不停的想起“老师好”,校门口每天有值周的学生,一进校门,值周班长一声响亮的“敬礼”,值周的学生齐喊“老师好”;和你同进校园的学生也会从你的身后冒出一句“数学老师好”;去教室的路上,会碰到你认识或不认识的学生对你问好;每节课上课前,学生集体问“老师好”;即使你刚上完这个班的课,去另一个班的时候,这个班的学生也会对你说“老师好,老师再见!”我们每天都被学生发自内心的,带着微笑的问好声所包围,慢慢的,我们麻木了。值周学生的问好,有时来不及问学生一声好,就直奔签到表;路上学生的问好,在与同事的交谈声中擦肩而过,班级内只顾着抱着课本去到另一个班,我们忽略了多少个孩子的感受?
直道我看到这样一个案例:
“教师的爱”能打几分?
某日,偶读了一篇这样的学生日记,发现这样一段话:
清晨,老师站在教师门口,眼睛含笑。+2分
早晨表扬同学诚肯真挚。+2分
课堂上耐心启发后进生。+3分
课余关心××(他父母离异)。+3分
午睡时为同学们关好门窗。+2分
讲试题时发火一次。-3分
走廊内同学问好时老师表情冷漠。―3分
同学们反映作业太多时老师不予理睬。-2分
加加减减,老师今天爱我们得4分。
对于孩子给老师打分,我并不惊奇,因为原来我教的一个学生浩雨,他的妈妈曾经给我讲过这样一件事:教过他的数学老师有三个,他有一次在家里举行了一个颁奖仪式,一等奖:某某老师;二等奖:某某老师,三等奖:某某老师,这表明我的学生也会在心里给老师打分。但我惭愧和震撼的是孩子打分的内容:老师站在教师门口,眼睛含笑,+2分。这样的分得来真是太容易,学生对我们的要求太低了。扣分的标准:走廊内同学问好时老师表情冷漠,―3分。孩子的心灵是敏感的。教师的一言一行,他们都会用心灵捕捉、评判、打分。按照这个标准,是不是我们每天都要被扣掉3分?下午放学后,在校门口遇到一个熟人,聊了有近10分钟。聊完后,我骑车就走,这时身边传来很响亮的一声问候“张老师再见”,我循声望去,原来是我们班的张家硕同学,我想他一定是早就看见我了,默默地等着我离开,所以会在我刚骑车的一刹那,声音就想起来。我连忙向他招手示意。这是一个在班里并不活跃的孩子,回答为题的声音也不是很大,但由于我和他有一段距离,那声问候格外响亮,所以才会显得更加珍贵,我现在想起,如果我当时只顾骑车,忽视了孩子的问候,对这个孩子来说,会不会是一个无形的伤害?
我们忽略着学生的问好,无意中是没有平等的的看待学生,把学生对老师的问候当成天经地义的事情。只有尊重学生,宽容的对待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
用真心去换取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