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小学作文 > 五年级作文 >

将阅读进行到底作文

2020-02-21 
将阅读进行到底说到韩兴娥老师,我们都会想到海量阅读,想到她的书《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之所以在课堂上进
 

将阅读进行到底

说到韩兴娥老师,我们都会想到海量阅读,想到她的书《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之所以在课堂上进行大量阅读实验,是她想到最具人文情怀的语文学科,由于教师翻来覆去之“精”讲,一遍又一遍作业之训练,使得语文学习变成了一场苦役,一种生命的浪费。看着学生对语文学习欲说还“愁”,读着六年学习之后依然味同嚼蜡的学生作文,韩兴娥老师开始怀疑与审视“神圣不可侵犯”的教材,难道一册区区几万字的小学语文教材,就要耗去学生半年的学习时间与生命?难道灿若群星的世界文化,就不能在课堂上让求知若渴的孩子一睹为快?难道学生反复做的那些低级的苦不堪言的作业,能比让他们在最富记忆力的时候背诵一些经典诗句更有价值? 思考转化为行动!她引领孩子开始了美丽的读书之旅!

一、低年级:“小老师”佩卡上岗 

由于低年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差,阅读不宜在语意的理解上用力太多。但朗读就可以通过语调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淋漓尽致地表达感情,促发联想,激发兴趣。 

韩兴娥老师教学低年级课文的要求就是读熟。不是教师为主体的范读,而是学生作为读的主角。学生不是在一遍又一遍的齐读、指名读中“听”会的,而是自己“读”会的。 

培养“小老师”便是识字教学中的一个亮点。韩兴娥老师在逐句逐篇地听过学生朗读之后,从中选出读得多、读得熟的学生当“小老师”,并为之佩戴“小老师”证卡。小孩子都有争强好胜的特点,希望自己在大家面前一展为师者的风采。所以,都在不遗余力地进行诵读训练,甚至在家里让父母听着诵读。于是,诵读的新秀层出不穷,“小老师”的队伍不断扩大,从而形成一个群体,使更多读不好的学生随时得到指导。 

在低年级阶段,韩兴娥老师的学生轻松地通读了本年级的人教版教材、辽宁韵语教材、修订前的三四年级人教版教材以及学校图书室里的《阅读文选》《拼音报》等。课堂阅读就达50万字,相当于一般小学同年级学生阅读量的10多倍以上。 

二、中年级:高效率地大量阅读 

进入中年级之后,韩兴娥老师以两个多星期学一本教材的高速度教完了五六年级语文教材。小学语文教材已经全部学完,其余课堂时间就将教学重点转移到课本以外作品的大量阅读上。于是,每一学期每个学生阅读100万字的大量阅读便在课堂之上拉开了帷幕。

1.学习课文: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韩兴娥老师教学现行语文教材不求面面俱到,只求重点突破,可谓“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这样,一个课时学习2-4篇课文轻而易举。先采取听录音、“开火车”(一人读一段)、自由读等多种形式朗读课文,然后教师或直奔中心提出问题,或点击难点释疑解惑。

2.阅读课外作品:不动笔墨不读书 

韩兴娥老师的班级书架上图书琳琅满目,但来源却并非一个渠道。有从学校借的,有学生从家拿来的,也有韩兴娥老师个人的藏书。为了让学生能有充分的时间阅读,韩兴娥从来不布置课外书面作业。但韩兴娥老师并不是对学生的阅读坐视不管,而是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个人阅读某一本书,学生认为达到要求时再由老师抽查。阅读之前,提出严格要求:一是要有恰当的圈划批注。二是理解文章大意。要求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可以在书上勾画,可以选择精彩片断写到读书笔记本上,并大体背诵,具体字数不限。她每天检查学生的读书笔记和积累、背诵的情况,并根据积累的质量、数量给予学生适当的奖励。检查的过程同时是指导的过程。 

教师通过参与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引导学生明白哪些内容是应该积累的,哪些内容没有必要记忆。这样做训练了学生快速了解和筛选信息的能力。渐渐地,学生养成了认真阅读的习惯:拿到一本书,学生便自然地拿起笔边读边圈划批注,有时查查字典,有时翻翻前面看看后面,前后文联系起来思考。 

三、高年级:诵读《中华上下五千年》 

陶继新老师去听她的课,他随手一翻,看到高中语文中的《鸿门宴》一文,于是就说,就教这一篇吧。说完之后,他又感于心惴惴,深怕自己的率意而为有可能造成这堂课的失败。但韩兴娥老师平静得如一潭波澜不惊的湖水,从容自若,她先让学生“开火车”读一遍,纠正了错误读音,然后便由学生自由朗读。不长时间,便要求学生背诵古文,并就文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争辩。她提出一个问题,学生抢先发表个人意见,假如达不成共识就会引发争论,然后出现一个对几个、一组对一组、有时候会自然形成观点对立的辩论集团,各自引经据典,努力说明己方的观点和意见,试图说服对方。学生的思辨欲望被激活了,她却成了旁观者。12分钟,教学任务完成。韩兴娥老师又让陶老师再选一篇。在惊愕未定中,陶老师又选了《楚汉之争》一文。同样,10多分钟之后,任务又已完成。其后又教学了《古诗三首》。如此教学看似“不求甚解”,其实教学容量之大,学生获益之多,是在其他课堂之上绝少见到的。 

高速大量阅读,使学生在低、中年级的阅读量分别达到了50万字和300万字。在实验班学生(五年级上学期)读书量调查中,读过上百本乃至几百本中外名著的学生已大有人在。看了她的事迹简介,读了她的书,我们的心中已经被她感召得蠢蠢欲动。特别是我们的程组长,更是义无反顾地带领我们走上了一条读、背的高速之路!

韩老师的经验给了我们无穷的信心,在程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从一年级开始,也领着一年级的小豆豆开始了我们的阅读之旅!第一学期,由于学生识字量小,独立阅读能力不强,所以我们就利用午后读书的时间,给他们讲一些绘本,鼓励家长读书给孩子听。第二学期,随着识字量的增大,班里能独立阅读的孩子是越来越多,所以我们就开展了年级联动大阅读活动。

学期初,我们精心挑选了16本课外书,每班两本,每人都买。之后我们在书上标上序号,比如一班就标上1101,1102,二班就标上1201、1202……学生也按此编号,学生编号与书的序号对应,操作方便。每两周班班交换,所以,本学期,我们全年级每个学生至少都看了老师推荐的16本课外书。每次班班图书交换后,我们都要利用周三的读写课进行读书交流会,让孩子们对书中感兴趣的问题以及读书的收获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的年级联动阅读极大地调动了学生阅读的兴趣,解决了部分学生无书可读的困难。每次交换之后,学生都迫不及待地去阅读,去汲取书中的营养,他们最期待的就是下次交换的时间。同时这样的联动阅读也节省了家长的开支,只花两本书的价钱,孩子却能读到16本课外书。因此,家长对此项活动是大力支持,赞不绝口。

放暑假时,我们给学生推荐的是《彩绘中国小名著12册》和《张秋生小巴掌童话》。这套书富有创意地增加了趣味文史知识的延伸学习内容,尽最大可能让小读者在有限空间获得最大限度的信息,在有限的阅读时间里加足油。丛书精彩的情节、鲜活的插图、有趣的知识很适合低年级孩子阅读。如果学生在下学期能把这12本名著读完,在他们的阅读之旅中必将涂抹亮丽的一笔。

我们在一年级背完了《百家姓》及里边穿插的《笠翁对韵》,又背完了《三字经》。国学,作为一种历史、一种传统、一种文化、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所蕴藏的经验、智慧和启示,穿越历史和时间一直伸展到现在。程组长还把经典诵读的视频拷到每个班的电脑上,让学生一进班就置身于诵读的氛围之中。事实证明,我们的经典诵读对学习语文课本不但没有负面影响,反而起到了促进作用,学生的阅读理解记忆能力在随之提高。

暑假中,程组长通过短信要求一年级的所有孩子每天背诵一条《弟子规》,并倡导家长和孩子们一起背诵,接受国学经典的滋养。二年级,联动大阅读接着进行,正是在韩老师的引领下,我们不仅自己得到了提升,团队得到了提升,更带领我们的孩子也踏上了一个诵、读的提升之路!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