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小学作文 > 四年级作文 >

梦想在坚守中成真作文

2020-02-19 
梦想在坚守中成真每一朵花都有灿烂春天的梦想;每一粒树种都有长成参天大树的梦想;每一只蝴蝶都有飞向天空的

梦想在坚守中成真

每一朵花都有灿烂春天的梦想;每一粒树种都有长成参天大树的梦想;每一只蝴蝶都有飞向天空的梦想。上学的时候我就喜欢语文,师范毕业后教语文是我的梦想。但事与愿违,走上教师岗位,我却游离在语文之外,直到九年后应聘现在的这所学校时,我毫不犹豫地报了语文,这才踏上了语文教学之路,走出教育人生的三个阶梯。

追寻梦想,期待破茧成蝶

“真正的旅行者纯为了出发而出发,气球般轻快的心,他们不曾闪避命运的安排,也不知道为什么直说着:上路吧”——波德莱尔

我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竭尽全力。为了使自己尽快进入语文教师的角色,我主动向其他教师学习,积极参加听课讨论,研究他们的课例设计,为我所用;学校非常重视教师的成长,经常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培训,给教师提供成长机会,我如沐春风,早上天还不亮就到车站赶车是常有的事;领导、同事经常来听我的课,给我指导;我还经常翻阅名家课堂实录,临摹他们精彩的教学环节,学习他们组织学生探究的脉络,一遍遍看,一遍遍揣摩,一遍遍修改自己的教学设计。自己的努力,得到了领导的肯定与鼓励,让我代表学校参加县里的优质课大赛,《丰碑》竟获得了一等奖。同事们都说:“看来选语文,你选对了”。是的,这次成功,更坚定了我教语文的经过这次历练,我感到优质课是最能促进教师成长的舞台,但这样的机会毕竟不多,我就把每节课都当成优质课来上,一遍遍设计教案,无数次地查阅资料,晚上回到家还制作教具,准备课件。记得教《我的母亲》那篇课文,文字资料我抄写了整整六页。这些付出,都为自己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奠定基础。《惊弓之鸟》《三个儿子》《索溪峪的野》在参加省市优质课大赛中获奖。

 2002年,我们学校成为新课改试点校,一次次的新课程培训,给了我更多接触专家的机会,我从他们的讲座中,看到了自己以往的不足:以往的“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给孩子带来了什么?我在课堂上倾情表现的时候孩子们怎样发展?语文到底教什么?课堂,应该是谁的课堂?追寻着内心的思索,我开始把目光转向了学生:采用组织引导,设置问题和问题情境,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尝试和孩子们转换角色,以学生为主体,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落到实处,跟孩子们一起备课,让他们分小组承包课文,让孩子自己讲。孩子们也深深喜欢上了这样的课堂,查资料,写讲课稿,每每乐此不疲。下课了,别班学生嬉戏打闹时,我班学生都还在忙着写小黑板。孩子们说:“一天不上语文课,浑身没劲。”《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节课,就是以这样的理念为指导,获得省示范课一等奖的。正是源于自己不断的思索和探究,我站在了全县教师通识培训的讲台上,我给全县教师做公开课,做《新课程指导下的语文教学》报告。

千百次的追寻,终于眺望到它。根植课堂这片沃土,我从一个没教过语文的老师,到在语文课堂上孜孜不倦的求索,再到和全县语文教师分享我的课堂,一步步走来,我力争不负语文教师这个称呼,追随梦想,坚守课堂,破茧成蝶,对语文课堂教学由浅薄到深入的思考,让我以更谦卑的姿态面对我热爱的语文,继续前行,一个更广阔的舞台,逐渐展现在我眼前。

追随梦想,探求教育真味

“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

——苏霍姆林斯基

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我读《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读吴菲的《不跪着教书》,读张文质教授《教育是慢的艺术》,读朱永新教授的《享受教育》……枕边厕上,一边读书,一边批注,追寻名家的脚步,我悟出其中的真味:理论素养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支点。阅读改变了我的思想,我开始站在人性的角度看教育,用发展的眼光看孩子。   

2012年12月22日,偶然走进李镇西老师的新浪博客,粗略统计了一下,博客共15页,从2010年9月第一篇博文发表,到我统计那日,共有721篇,两年的时间里几乎每天一篇,或长或短,短者几百字,长者数千言,有的还图文并茂。我的心灵被深深震撼,深感自己的不足。一篇篇满载李老师心血与智慧的博文,像远行的号角,在我耳边吹响。我立即行动起来,更加勤奋地经营我的校讯通博客,逐渐累积了几十万字的教育随笔,并获得“校讯通博腕”的荣誉称号!多篇文章被树人网评为精华帖,《百草园》栏目的“创作之星”我排名第九。一些文章也见诸报端,《深红色的思索》在《教育时报》发表,此后二十多篇文章在《河南教育》《新课程》《作文评点报》等报刊杂志刊登。

读与写的沉淀,让我明白,我的阅读,是学生阅读的前提,是为学生发展更好地服务。我开始引领着学生在阅读的天地遨游,让语文学习变成渴望。从丰富学生学习内容入手,我把阅读引入课堂,让阅读成为师生共享的生命欢悦,以墙上阅览室的形式,给孩子们提供尽可能多的课外读物。为了激励孩子们写作,我们写男女生班级日记,每天读,读过评选。读班级日记成了学生每天语文课必不可少的享乐大餐。我能有几天不在学校,回来学生怨声载道:好几天都不读班级日记了,真没意思!《小学生学习报》《作文评点报》《学生学习报》成了我们学生练笔的主阵地,那些平时几十块钱都不在乎的孩子,收到报社寄来的5元钱汇款,竟舍不得动用一分,说要留做纪念。

是书,让我明白,我的发展,来源于孩子,更要服务于孩子。孩子的发展,才是做教师终生追求的目标。是书,让我更与名家相随,望其项背,探求语文真味……

追逐梦想,根植团队的土壤

彩云飘在空中,自然得意洋洋,但最多只能换取几声赞美;唯有化作甜雨并扎根于沃壤之中,才能给世界创造芳菲。——格言

省名师、省骨干教师的荣誉纷至沓来,总觉得自己有了一定高度,可当自己真正站在河南省名师答辩的讲台,看到那么多优秀的教师,我又一次感到了自己的渺小,我要想枝繁叶茂地成长,还需更肥沃的土壤。就在这个时候,我接触了网络教育团队,加入了“全国小学语文旗舰群”、“河南教师读书会”、“绿色教育发展研究会”、“杨宁远教师交流群”等众多网络教研团队,我请教吉春亚老师教学中的困惑,和江苏名师郭学萍老师切磋作文教学,聆听心语团队郑立平的讲座,在与他们对话的过程中寻找差距,砥砺成长。教师俱乐部创始人裴老师,还让我担任了“全国小学语文旗舰群”秘书长一职,在群内邀请名师讲座,组织群内研讨,安排群组活动,我在忙碌的工作中得到了锻炼。

一个人探索是孤独,一群人分享是幸福。我介绍身边的一线教师加入团队,与更多的教育追梦人,享受共同成长的快乐与喜悦。我们县教师进修学校组建了“滑县小学语文研修群”, 作为核心研修员,我义无返顾地投入其中,做主持,召开研讨,做文字整理,把老师们研讨的思想精华整理上传,让更多的老师能够借着这个对话的平台,交流经验的场所,碰撞生产智慧!扎根一线课堂,根植团队土壤,带动研修员团队与全县语文教师一起,生长美丽的诗行!

我和像我一样渴望成长的教师一起,用对教育最真诚的热情,携手前行,共同成长。 

   

教育的目的就是生长。坚守着最朴实的语文教育梦想,在阅读与写作的锤炼中成长,在与名家的交流中提升自我,在根植团队肥沃的土壤中汲取营养。回味自己一步步成长的足迹,我引领着孩子成长,孩子成就了我的梦想,这就是教育,这就是我的教育人生——开出绚烂的花,绽放语文生命的芬芳。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