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热何时降温

近日,闻听教育部宣布取消“奥数保送加分”的消息,我忙不迭地把这消息告诉老公,并预言“奥数热”就要降温了。老公笑我太天真了,说,那是降高中奥数热,小升初的奥数热是很难降温的!
我的心情重归沮丧中。看来,小升初“择校风”一日不息,“奥数热”一日不退。
上星期五去女儿的一个培训学校开家长会,发下了前段时间考的某名校模考卷子,老师分析说,这次的数学题难度很大,几个班最高分是71分。老师还说,想考上某名校在他们最好的奥数班至少要排前10名才有希望。平时在学校排年级前几名的孩子若没上奥数班是绝对考不上某某名校的!老师还说,有的家长找到他诉苦说,孩子在学校数学考试很少下95分常常是100分,但参加小升初模拟考试数学才考20多分,实在是接受不了。老师很得意地说:现在看出奥数的重要了吧!不学奥数就不要报考名校!
看来,想要冲破千军万马挤上名校的独木桥,必须先过奥数这一关!
在小升初公校择校考和民办学校的入学选拔中,数学成绩的权重居三科之首,题目中也无一例外都有奥数的影子,一些学校对在奥数比赛获奖的学生,有减免学费、捐资助学费或降分录取的优惠。可见奥数影响力之大!
问过身边不少家长,尤其是孩子面临小升初,几乎都报有奥数班,有的不惜重金上的一对一的VIP辅导班。
曾听一位家长诉苦,说孩子自从上了奥数班,对数学的兴趣是一落千丈,变得很不自信,甚至发展到厌学。但也有孩子因为上了奥数班,数学成绩在学校里更加拔尖,还参加了数学竞赛,取得不菲的成绩。
对于女儿学奥数,我心里也曾经纠结过。一开始并不希望孩子学奥数,因为感觉实在太难太辛苦了,但另一方面又带有功利心理,觉得奥数是不少好初中录取的标志,不学就可能丧失进名校的机会。于是,我们在五年级时加入了学奥数的滚滚大军里(现在还后悔学得晚了)
女儿学校期中家长会上,数学老师也真诚建议,若想小升初考名校,最好在校外报一个奥数班,学学是有一定好处的。现在那些民校联考说是不考竞赛题、奥数题,其实就靠这个来筛选学生。
按照权威说法,只有5%智力超常的孩子适合学奥数。看过一篇报道,中国小学生的奥数题,居然难倒了世界著名数学家安德烈·奥昆科夫。让人诧异的是,这位因为在“概率论、表示论和代数几何的相互作用”方面取得杰出成果而获得菲尔茨奖的数学大师,竟然说他从来没上过奥数,也不理解中国小学生拼命学奥数的做法,他认为那些太难、太刁钻的题目,很可能伤害了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我想,大部分家长都了解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孩子是不是属于那5%不重要,家长们用心良苦地把孩子送进奥数培训班,说白了,都是为了小升初考试。据一位培训学校的老师说,学奥数的学生当中,90%以上都是冲着升学而来,只有不到10%的中小学生才是真正在课堂“吃不饱”或是对奥数有兴趣的孩子。
教育资源的不公平配置,带来家长与学生受教育权上的公平焦虑。谁都想把孩子送到一个好中学,因为那里有好老师、好设施,好机遇,好成绩,将来就可以上好高中、好大学,所以我们“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为了跑得比别人更快点,唯一能做的就是化身奥数的“粉丝”,拿到重点学校的“敲门砖”。
由此可见,若想靠取消高考加分政策扭转奥数热的现实,显然效果不佳。奥数热要真正冷却下来,看来必须均衡教育资源,调整办学理念,希望教育部门能引起重视。
我以为,奥数没有错,错的是社会上存在的功利现象,当奥数教育变成了培训经济,助长了社会的不良风气和导向,奥数教育成了畸形教育。
中国最累的就是孩子,奥数为孩子们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一旦我们的孩子失去了学习动力,人生缺乏兴趣和自信,这个民族就危险了。
这是一个二年级孩子现在学习的奥数知识。欢迎大家都来做一做,体会一下奥数的“奥秘”。
1.两个不为0的不同整数的和是10,这样的整数一共有()对,()和()的乘积最大,()和()的乘积最小。
2.下列算式中相同的汉字代表相同的数字,不同的汉字代表不同的数字,请问这些汉字各代表几?
科学
爱科学
我爱科学
+我们爱科学
20 0 0 0
我=()们=()爱=()科=()学=()
3.爸爸今年33岁,比小明年龄的4倍还大5岁,小明今年几岁?
4. 一只桶里装有水,如果把桶里的水加到原来的5倍,连桶重21千克,如果把水加到原来的2倍,连桶重9千克,桶里原来有水多少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