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家校沟通
很凑巧,我年年都接新班级,而且都是毕业班六年级。在小升初的关键时刻,面临陌生的学生和家长,家校教育的有效沟通问题就凸显出来了。下边我就谈谈自己几点不成熟的想法。
首先作为教师要主动和家长沟通。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因此家长对您教育行为的认同至关重要。孩子的成长是动态的,他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智也不断发生变化。个人经验,我发现二年级后期孩子的自主意识就特别明显,总是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不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呵护,经常做一些他们认为应该大人却认为冒险的事情。因此,教师不管是对新接管的班级还是自己带的老班级,每学期初都应该主动联系家长,告诉家长班级本学期的学习目标,班里准备开展一些什么活动,需要家长做哪些方面的配合。当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需要及时告知,可以用一封信、校讯通或者通过学生与家长联系,避免双方在沟通上一片茫然。
我每次接管新的班级,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利用校讯通给全班家长发信息,比如“家长朋友您好,很高兴本学期和您一起帮助孩子学习。我是孩子的新语文老师孟菊芬。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我有做得不妥当的地方请您及时提醒。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我们的共同心愿,孩子的美好未来需要我们的携手努力。谢谢您的配合!”之后,我会把自己将要评定班级语文学科“小小智慧星”的想法告诉大家,定期公布评选结果。让家长随时能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让家长也明白老师在时刻关注着每一个孩子。实践证明,这个做法效果还是不错的。许多学生也对我说:“老师,妈妈见我评上‘智慧星’可开心呐,我还要继续努力,争取期末考个好成绩。”
其次家长也要敢于给老师提合理化的建议。人无完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肯定会有不当之处,家长发现问题可以通过电话或者书信等方式与教师沟通,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最忌讳的是家长当着孩子的面奚落老师的不是,您的无心之举会直接影响孩子对老师的评价。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在学生心目当中的威望都削弱甚至消失了,您怎么指望孩子信其道呢?记得我曾经布置学生“查少数民族民居和风俗习惯”的作业,LX家长一个电话就打过来了,说:“孟老师,您布置的作业需要上网,孩子要打游戏怎么办?这样的作业不好。”呵呵,是不是因噎废食了,这又牵扯到健康上网的问题,我建议家长在孩子上网的初级阶段,和孩子一起上网查找资料,遇到不健康的画面或者一些游戏,就可以因势利导,告诉孩子哪些能看,哪些不能看。我想如果家长朋友都能像这个家长一样,还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呢?
再者家长朋友最关心的就是孩子的作业问题了。教材的更新,知识的系统化使很多家长对孩子的作业正误无所适从。我认为,家长最关键的是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态度怎样。回家能否主动写家庭作业,作业时候是否有小动作,作业是否整洁娟秀,作业完成后是否仔细检查,课外阅读能不能主动查字典、资料……只要您用心,从行为上就能对孩子产生一定的约束力,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普德曼说“播种一个行为,你就会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你就会收获一个个性;播种一个个性,你就会收获一个命运。”我们都来播种行为,收获习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