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写下这个题目自己觉得很是有趣,因为我是“正月十五贴门神——晚半月了。”本来是为上周的话题“解决作业中的问题”而写的文章,可是这几天不知忙些什么,等今天晚上有时间写了,却发现……】
说说“周一现象”
“周一现象”是我在工作中的一个发现,进而自己为这个现象取的一个名字。我个人觉得应该说大多数的老师都会遇到这种情况。这个现象就是指每逢周一,与平时相比,缺作业的特别多。
就拿我现在的班来说吧。可以这样说,周二到周五基本上没有缺作业的孩子,而且作业的质量还是很高的。但是这个周一,早读课下课清理作业,8个孩子的作业出现问题(当然昨天很是突然,因为自从几年前我发现了这个现象后就进行了有关的改进,“周一现象”在我教过的班级中已经很少出现了):要么没有写完,要么写错作业,要么没有带(实际上这种情况绝大多数还是没有完成)……让我本来养精蓄锐了两天了,准备好好给孩子们上课的心情差了大半。以至于我为今天收作业而后悔:早知道现在这样,不收作业该有多好啊!
为什么周二到周五孩子们很少缺作业,而周一缺作业的很多呢?我通过分析、调查、和孩子谈心,找到了一些这个问题的症结。
先说孩子们的问题。主观方面:学习5天了,应该松一口气了,先玩玩,最后再完成作业吧!就这样,到周日下午甚至晚上了,才顾上写作业。时间紧,任务重,很容易有意无意地出现各种问题,造成周一到校,发现作业没有按时按量完成。这部分孩子的家长大多工作很忙,特别是搞生意的,平时就顾不上看他们的作业,而双休日的生意更是一周来最好的时候(顾客多啊),所以就更不会看他们的作业了。再加上孩子们又是太放松了,玩性太大,就出现上述的情况。平时呢?孩子们没有这么长的玩耍、休息的时间,只是一个晚上,再像双休日那样的玩耍家长是万万不答应的,所以他们的作业时间有保证了,缺作业的情况就会较少出现。
客观情况:很多孩子的双休日其实是“加倍学习日”!你看,孩子们除了完成作业,还要上英语班、奥数班、美术班、书法班、舞蹈班、钢琴班、作文班、跆拳道班……这些班上完是要占用做作业的时间的!孩子们是出了这个门,进了那个门,回到家门,几乎没有喘口气的时间,还要完成较多的作业(往往双休日的作业是平时的两倍,甚至更多!),就很可能出现缺作业的情况了。出现这种情况的孩子是值得同情的。我每逢遇到这种情况,很难向孩子们发火,因为他们真的太累了,还怎么批评他们呢?
我们老师的问题:很多老师在双休日里布置的作业比平时的多得多!老师们害怕孩子们在双休日里太贪玩,就拿这些作业压着(看来这部分的老师没有仔细想过孩子们还得上这么多的课外班。如果想到了这一点,还会害怕孩子们贪玩?),结果造成作业量大,种类繁多。特别是语文作业,本来语文作业的种类就比数学多,像练习册、日记、作文、知识记录、课外阅读、听写、默写、背诵、调查实践活动、办手抄报等。如果在双休日一下子布置这么全面的作业,孩子们难免有遗漏的,这是造成“周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出现这种现象的弊端。“周一现象”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一是影响老师的积极上课的情绪,老师一大早就生气,还影响老师的身体健康。二是老师一定会让这些孩子们补出作业,就会占用孩子们当天的正常上课时间,影响孩子们学习的效果。三是长此以往,孩子们的学习态度就会受到消极的影响:因为缺作业受到老师的批评乃至惩罚,对作业、学习的兴趣爱好会慢慢降低,甚至消失的。
解决的方法。“解铃还须系铃人”,是谁造成这种现象的发生呢?不是家长,也不是孩子们,主是我们老师自己。这样想:如果不布置双休日的作业,还会有“周一现象”?当然这是笑谈,我们不能因为孩子们缺作业而不布置作业。针对师生双方的特点,明白人自然而然会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老师减少作业的量和种类。自从我发现这个“周一现象”以来,就做到双休日的作业量仅仅比平时的作业量多个三分之一,或者更少;种类不超过3种,大多数是两种。布置作业的时候,要求每人准备一个小本子,专门记作业,因为有的同学确实是因为没有记全作业而遗漏作业的。当然还要教育孩子们要认真完成作业,还要争取家长们的配合,再忙,也要抽出时间看一看孩子的作业,督促孩子认真完成。
昨天的“周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一问,很多的孩子没有记全作业,他们“不约而同”地用完了记作业的小本子,又“不约而同”地没有及时拿新本子,让我是哭笑不得,看来还得经常提醒他们及时换本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