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每一分钟学习,不如抓住学习的每一分钟
这句话不是我说的 是李小鹏在他写的《学习改变命运》一书中提出的观点。他是一个大学生,准确说是中国人民大学的在读研究生,是重庆江津人。他2000年以重庆江津市文科第一的身份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在大二的时候就四处去演讲,这本书是他把上百次的演讲稿经过整理加工而成。
他所倡导的:“抓住每一分钟学习,不如抓住学习的每一分钟”;“成绩是个人素质的体现”;“学习是个人最重要的能力”等观念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他因此被称为“学习大王”,并帮助了无数在黑暗中摸索的人找到了勇气和力量。
“抓住每一分钟学习,不如抓住学习的每一分钟。”“一旦目标确定,马上行动。行动不一定会成功,但不行动绝对不会成功。”不只是我,想必大多数人都认同这样的观点。
瞧瞧现今我们的孩子,再看看我们父母。天天从早到晚,年年从春夏到秋冬,忙里忙外,忙前忙后,家里花了很多钱,孩子投入了不少时间。书店里这辅导材料那辅导材料,买了不少;社会上这辅导班,那特长班,报了很多。可效果呢,大多不很理想。不尽人意的原因到底在哪儿?我们不反思,这种高投入,少回报的连续剧还会不断重演。
我记得很小的时候,老师就告诉我们:“善于学习的人是没有假期的。”这句话说得有点绝对,我到现在为止一直都不是很赞成。对于像暑假这样的长假,我们应该避免两个极端,一是彻底休息,玩疯了,把上个学期学习的东西忘个精光。新学期开学的时候,连学校的门朝哪边开都给忘了;二是完全没有休息,没完没了的学习,报各种补习班,把所有的假期时间都给占用了,比在学校还累。当然,对现在的孩子们而言,第一种情况已经很少了,更多的是第二种情况。我也一直主张:“抓住每一分钟学习,不如抓住学习的每一分钟。”把所有的时间都挤出来看书做题,效果往往并不好。报补习班也可以,但把所有时间都占满了显然没有必要。
目前我们很多家长都存在急功近利的心态,在心态上很急躁。提前学习会让孩子失去学习的兴趣,‘拔苗助长’的后果就是自食其果。有专家认为目前教育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孩子的厌学,这很大程度上是父母造成的,所以我们需要冷静对待。
父母千万不要成为孩子成长的绊脚石,逼迫孩子上这样那样的学习班、培训班,而不考虑孩子的兴趣、能力、体力等各方面的因素。一位民办培训学校的校长在经过调查后认为,参加培训的孩子只有三分之一是有效的,三分之二的孩子是无效劳动。可是孩子、家长都付出了很多。
不要人云亦云,别人都说好的东西,并不一定适合你,别人成功的经验对你的孩子未必有用,因为你的孩子是世界上唯一的个体,是独特的。真正的智慧都是相通的,智慧也决不会只集中在哪一本书里或哪一个人手中,少读一本书,少看某一个人的著作,天塌不下来。
人家报英语补习班,我们也得报,否则就会落后的思想在我们家长中很有市场存在,要认真分析掌握孩子的个性和特点,特长班到底适合不适合孩子,到底是学不会还是不想学,一定要对症下药。有的孩子,身在曹营心在汉,他压根儿不感兴趣。我有个例子,原来女儿学电子琴时有一个男孩,父母一送到电子琴班里就走人。而他根本不是那块料,老师讲课时他东张西望,休息时玩赛车、拍画片。结束后妈妈只管接走,总想着孩子既然学了总会有收获。结果我们过四级时,她的孩子连基本的和弦还都不会,气得妈妈一阵暴打,又有什么用呢?
我不知道现在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家长,要不要反思一下,学生在学校就是学习,节假日就是放松休息。只有让孩子健康快乐地生活才是最好的教育方法。
要掌握好的学习方法,树立好的学习心态,具备好的心理素质,要教会孩子管理好学习时间,分清轻重缓急。告诉孩子抓住每一分钟学习不如抓住学习的每一分钟。清醒时不玩,糊涂时不学。还要让孩子树立自信心,克服厌学情绪,处理好
我们的方法就是:抓住课堂上40分钟的效率。我平时就对女儿说:我知道你们也很紧张,但要想有时间放松,必须分清主次和场合,把学习用到该用的时间和地方上去,上课时紧紧跟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课堂上讲的都是精华部分,一定要注意力高度集中,思想不能开小差。稍不留神,收回心
再一点就是经常与学校、与老师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和在学校表现情况,父母是孩子的第一
相信你,相信孩子,只要我们深入了解孩子的所需,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