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小学作文 > 五年级作文 >

对“主题性学习”的几点思考作文

2019-11-29 
我校自前年始就尝试在各班开展“主题性学习”活动,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积累了不少经验,大幅度地提高了学生的
 

我校自前年始就尝试在各班开展“主题性学习”活动,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积累了不少经验,大幅度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弥补了学科教学的不足,丰厚了学生的知识储备,是一种应该长期坚持的学习策略。

所谓“主题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围绕一个从自然、社会、生活中选择、确定具有意义的主题,系统地了解、掌握相关知识,拓展其人文视野的一种学习方式。它作为教育的另一种存在状态,是对传统模式教学的挑战,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验和锻炼,是新课标学科课程趋向综合的体现。在主题性学习过程中,学生由被动学习自觉转变为主动学习,由接受性学习转变为探究性学习。针对我校动态、静态展示成果的呈现,笔者对主题性学习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主题性学习应该突出计划性、系列性

在主题性学习的初始阶段,大家都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阶段,老师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爱好确定了各式各样的主题供学生研究探索,这时候我们的主题呈现出百花齐放、令人欣喜的景象。但随着探索的深入,我们发现,我们选择的主题应该具有计划性、系列性,不能想当然,更不能是老师一拍脑袋就可以确定的,要经过多方面的论证、选择和取舍,这样才能够使我们的主题性研究日趋科学有效。同时,从学校层面也应该围绕新课程标准,从全局上把握,进行分类指导,这样可以使师生少走弯路,形成比较系统完善的知识体系。

二、主题性学习应符合学生年龄特点

在展示过程中,我们发现有的班级选择的主题面太宽泛,内容过深,没有边际。以至于学生无从下手,或仅仅为展示而展示,并没有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形成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系统。因此,小学的主题性学习应该紧紧围绕学科教学确定实效性的主题,作为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比如:低年级可以确定认识花草树木、认识城市、绘本故事等浅显的主题,中年级可以确定了解某种动物、民俗等主题,高年级则可以确定研究名人成长历程、作家作品风格等主题。不能超越学生现有知识水平过多,也不能低于学生的研究水平,应确定“稍稍仰视”的主题,以增加对孩子们的吸引力。

三、“主题”应来自学生

在学生不了解主题性学习为何物的时候,我们可以由老师根据实际确定主题。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学生对主题性学习方法的掌握,应该在调查学生爱好、兴趣点的基础上确定研究主题。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会自觉自愿地挤时间研究学习而乐不知疲。操作方法为:根据某一阶段的学习重点,请全班学生集体推荐若干个主题,让学生通过辩论、阐述说明自己确定该主题的目的和原因,然后由全班学生投票确定。如果某个同学仍然对自己确定的主题非常感兴趣,那么老师应该允许这个同学保留意见并给他提供展示的机会和舞台。

四、展示应知识性与趣味性结合。

我们的主题性学习展示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形式,静态主要展示同学们搜集、整理的相关知识储备,动态主要展示同学们对知识的了解运用能力。因此两种展示都是非常必须必要的,不可偏废。但展示过程中,应该注重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因为主题性学习毕竟不是主流的课堂学习,是学生课下自主学习的成果。所以,仅注重知识性,就会让学生感觉像完成作业似的有负重感;仅注重趣味性,就会给人一种华而不实、浮光掠影之感。

五、持续性地研究

主题性学习过程中,学生围绕主题,通过教材、互联网、报纸、杂志等搜集与主题相关的信息,进行主动的、开放式的学习,学生主动去探索、发现、体验,对这个主题的认识就会非常深刻,也会有独到见解。主题性学习也可以小组协作完成,从而增强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总之,主题性学习活动,开发了学生的潜能,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尤其培养了孩子们的自信心、创造力,如能长期进行下去,对我们的学生而言将是非常幸运的事情。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