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小学作文 > 四年级作文 >

如何让自己的朗读课更行之有效作文

2019-11-27 
如何让自己的朗读课更行之有效雨滴《语文新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中明确指出:“要有感情的朗读,这里是指,要让学

      如何让自己的朗读课更行之有效

      雨滴

《语文新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中明确指出:“要有感情的朗读,这里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机子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的态度。”现在的语文课堂,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认识到“读”的重要性,“书生琅琅”也成了语文教学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平心静气,仔细想一想,占了语文教学最后那个要角色的“读”是否真的有效呢?采用在个别读的基础上再集体读是指导朗读的基本方法,是许多教师课堂中最常见的“读”。然而,在这样的读里,如何让“读”更行之有效,为孩子们对文本的深入理解打下坚实的基础? “读”的质有没有得到发展和提升?这些都将是课堂教学探究和探讨的重点。下面我来谈谈自己开学一个多月的做法与想法。

要想让孩子在课堂上对于读有所行之有效,首先教师要熟悉每一篇文本,对每一篇文章,了解作者、作品的写作背景,知道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而且哪些文章适合怎样的朗读?文章的哪些片段是文章精彩的部分,需要我们仔细、反复朗读品味其中的内涵,这都需要教师做到心中有数,还有孩子可能达到的程度,也就是预感好的孩子能够朗读成什么样子?语感稍微欠缺的孩子又能读到什么程度?我想,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课前预设,只有预设到了,那么在课堂上,我们教师才能有针对性的指导,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如:我在讲《中华民族》一课时,虽然也认真研究教材,反复朗读,觉得应该没有问题,但是却出现了纰漏。

问题就在预设的还不够充分,小老师训练不够到位。这次讲课我发现自己选用的小老师还很欠缺,原因有很多,其中最大的责任在于我自己,一心想多训练几名朗读小能手,看看谁最好,可是铺的面太宽,训练的时间又非常有限,每一个都没有严格的一步一步训练到位,由于小老师训练不到位,故造成了小老师上课被动,不够主动的状况。这也应该属于教师的课前预设。知道自己问题所在,我现在就指定一位小老师,对他进行训练,而且一步一步,给小老师一些清晰的、可以操作的指令,让他也渐渐熟悉起来,只要一熟悉每个教学环节,课堂上再加上反复训练、引导,感觉课堂有些起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会激发起无穷的潜能。在朗读课文时,可以通过创设美好的情境激发学生“学”的兴趣,从而达到激发“读”的兴趣。  

调动孩子的兴趣,最重要的就是评价与奖励机制的建立必须要及时到位,可以刺激孩子的读的愿望。我的奖励办法是:所有起来发言的孩子都给加分+3分,根据回答问题的情况而定,有的回答十分精彩,就+5——+10分,有的孩子朗读的声情并茂也加+5——+10分,还有的孩子很会评价别人也给加分,包括小老师,如果上得好的话,也会给加分,孩子们的兴趣高涨,读得效果就可想而知。

我们提倡“多读”,并非放任自流地读。教师可以在朗读技巧上作必要的示范指导,无论是优秀的学生还是教师范读,教会学生处理重音、停顿,恰当运用的语气、节奏等,一开始就以示范引路,这样可以降低难度,放缓坡度。一般来说,当学生无法达到朗读要求或者是学生的朗读出现偏差时,教师可以范读,也可以朗读好的同学起来朗读,大家进行评议,那个地方读得好?好在哪里?经过这样的讨论交流,反复朗读,孩子们就会有所思考,有所品悟。又能在教师的引导中学到具体的朗读知识和技巧。  

      单一的朗读方式,容易人产生厌烦。因此课堂教学中的赛读环节,我们的朗读方式丰富多样,不拘一格,既又教师范读,又配乐朗读,也小老师领读,还可全班齐读,学生分角色读等等。而要变换朗读方式,比如说,文章带有多个人物角色且多有人物对话描写的,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以促进学生对人物性格形象的感知与理解,如许地山的《落花生》一文,就可采用分角色朗读这一方式,通过朗读,父亲、母亲以及兄弟姐妹几个的个性特征,得以生动地展现出来。而现代诗文或古诗词等则可采用个别读或齐读的方式,有利于体悟作者的情感,又如《走月亮》,文质兼美的散文,写景抒情的文章,情感细腻,适合女生个别读和齐读,再有配乐就更好了,还有写文章需要有气势,境界奔放粗犷,则适合男生读或齐读像《民族之花》《飞夺泸定桥》就属于这一类的文章。交错运用多种朗读方式,可提高学生朗读兴趣,也可促进学生与文本深入对话。朗读要在反复的、多种形式的朗读中进行训练。为保证每节课每个学生都有朗读的机会,设计朗读的形式也要面向全体,面尽量要铺开,让更多的孩子有朗读的机会。我们采用齐读、个别读、小组读、分角色读、同桌互读、小组轮读、开火车读等形式,为学生提供朗读的机会。

总之,激发兴趣,调动学生读的积极性;有效指导,提高学生读的技巧,让学生尽可能地获得朗读训练,促进学生语感形成,让自己的朗读课更规范、有效。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