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家长需注意
孩子从幼儿园到入小学,是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个转折点。由于生活习惯上的骤变,以及课目的繁重,使许多小孩子在进入小学后出现疲劳、消瘦、害怕学习的现象。很多孩子进入小学后,开始兴致挺高,可几天下来就会发现,孩子总是丢三落四,不是把铅笔盒丢在家里,就是忘了老师让他带什么东西,老师上课讲了什么也说不出来,上学的兴趣也不大了;有的孩子特别胆小、孤僻,有什么事情也不对老师说,上课尿憋急了宁愿尿裤子也不举手请假;有的孩子不会听讲,不做作业不说,连基本的课堂常规也不懂,上课随便下位、说话、喝水,老师今天讲,孩子明天又忘。每天都有同学忘带书本和学习用具,还抱怨爸爸、妈妈昨天晚上没给他装进书包。有些孩子特别自私,自己的东西被别人稍微碰一下就要告老师,既不知道谦让,更不懂得关心别人;还有一些孩子则不敢跟别人说话,不会和同学交往。如此众多的问题,也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因此,幼儿园和小学的衔接工作很重要。家长应该为孩子顺利地向小学过渡作好一切准备。
首先,年龄不满,宁晚勿早。
入学时我们一定要先考虑孩子的年龄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中定,孩子凡年满六周岁都可以入学,少数地区为七岁。而事实上,即便都满六周岁,男孩和女孩,女孩和女孩,男孩和男孩之间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尤其是男孩子,同样的年龄,男孩子各方面的能力(认知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都比女孩儿发育稍迟一些,自然也不排除例外。有很多家长认为孩子上学越早越好,也有的家长则抱着试一试,不行重来的态度,我所教的班级中就不乏这样的孩子,其实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的,如果孩子年龄不到,或者偏小就上了一年级,这是违背孩子自然成长的规律的,说得通俗一点儿,我们是在拔苗助长,虽然差距仅仅是几个月,但各方面的生长发育我们应该清楚差别很大,这一点我们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是深有体会的,事实上,这样的孩子进入小学之后情况非常糟糕,他们会因为认知能力达不到对所学的内容似懂非懂,更不要谈兴趣了,而且一步跟不上,会步步跟不上,久而久之,对孩子的心里会造成意想不到的伤害,或许会因此变得性格孤僻自卑,或许会害怕学习,也或许会产生厌学情绪,如此等等,所以千万不要不要拔苗助长,孩子年龄到了,自然入学就好。也正是鉴于这养的认识,原本让孩子(四岁七个月了,上中班)暑假过后就上学前班的我,如今决定让孩子上完大班后再上学前班。
其次,增强孩子上学的信心,激发孩子上学的兴趣。
在孩子上小学之前,我们不妨抽空带孩子多到小学里去转一转,感受一下小学校园里浓浓的学习氛围,参观一下学校严而有序的校园文化布置,或者带领孩子亲自走进班级,体验一下大哥哥大姐姐快乐的小学生活,告诉他,在这里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本领,交到更多的朋友,受到更多像爸爸妈妈一样老师的关爱,还可以做更多更有趣的游戏,或者平时您在送孩子上幼儿园时,在路上见到许多小学生背着书包上学校,这时,您不妨对孩子说:“瞧,这些哥哥姐姐多神气!”使孩子产生羡慕之情。或者给孩子讲一讲发生在小学校园里的故事,趁机引导他如果你上了小学你也一样会变得这么棒等等,千万不能拿学校里的老师来吓唬孩子,诸如“你再不听话,等上学了让老师来收拾你”等这样的话,总之,我们要给孩子提供一切积极的因素,让孩子对即将入学的小学生活充满无限的向往和期待。
第三,培养孩子自理的能力,养成好的生活行为习惯。
小学不同于幼儿园,吃喝拉撒睡全管完,而且时间有限制,规则又很多,所以,在入学前一定要让孩子学会简单的生活自理,并养成好的生活行为习惯。
首先要调整孩子作息时间,以便尽快的适应小学生活,专家告诉我们,一般情况下可以早晨6点起,晚上8点睡,总之至少要保证10小时的充足睡眠。中午,最好让幼儿有50分钟午睡时间。给幼儿建立稳定的作息制度,让幼儿有时间概念,形成有张有弛的生活节奏。并提前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学会自己整理图书、玩具,收拾小书包和生活用品等,另外诸如学会穿衣、洗脸、叠被、整理房间、端饭、擦桌子、扫地等生活自理的能力,孩子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我们要注意从生活中规定每一个小事做起,而且多鼓励,多引导。因为进入小学之后,孩子要随时能够整理自己的作业和书包,也只有这样,孩子才不会,丢三落四,丢东忘西。
另外也有一些生活中的好习惯让孩子们注意养成,如做事有始有终,不磨磨蹭蹭的习惯,因为上学后老师会要求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好每一件事情,包括写作业;自己的东西要自己负责,不要丢东拉西的习惯,因为入学后,有些小朋友总爱忘记带这带那,每次都要家长送来送去;遵守时间,合理安排的习惯,因为入学后每天都要早睡早起,课间10分钟才能出去上厕所包括玩耍;玩耍时与小朋友友好相处,文明礼貌的习惯,因为入学后,无论老师在与不在,孩子总要孩子在一起,一切活动在集体中完成,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是不受欢迎的,骂人打架更是行不通的;遇到问题,主动表达并寻求帮助的习惯,因为入学后,陌生的老师,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同学,遇到问题要学会找老师帮忙,并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和感受。
第四,为孩子准备家庭学习环境,营造良好学习气氛。
家长提前要为孩子特开辟一个独立学习小空间,选择自己喜爱的台灯及其朴素实用的学具(书包、文具盒、橡皮、拼音本、方格本、多格算术),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中热爱学习。培养孩子倾听的习惯,平常在家中一家三口多做“倾听”游戏,看谁听得最准确。让孩子明白别人说话时,不能心不在焉,要专心致志地听,了解对方说话的主要内容和意思。同时,家长精心地为孩子选购一些适合幼儿阅读的书,如一些优秀的绘本和童话故事等等,并与孩子一起进行亲子阅读,培养孩子热爱阅读的兴趣和习惯,并且多和孩子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长期培养,不仅能激发幼儿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而且让幼儿养成爱看书的好习惯,还可以提高孩子对语言感受的敏锐性。活泼爱动的孩子可以做一些注意力方面的训练,如坚持几分钟做一件事情,画画、读书、接词游戏等。写字其实从幼儿园已经开始了,我们一定要让孩子掌握正确的坐姿,握笔姿势等,作业时要有正确的写字姿势:坐姿正确,做到即头正,身直,肩平,脚安;执笔姿势正确“一捏二抵三靠”,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笔杆,其余三指抵住,笔杆向后稍斜,靠在虎口处;做到“三个一”:胸离桌子一拳,眼离书本一尺,手离笔尖一寸。
第五,做好简单知识储备,轻松适应小学一年级。
幼小衔接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知识的衔接,这个相信孩子在幼儿园里也学到了不少,对于语文,只要带领孩子多读书,坚持在生活中和阅读中认识一些简单的字就行。对于数学,我咨询了一下啊,会数数(20以内,事实上孩子数得肯定比这要多),10以内的简单的加减法,并在生活中教教孩子认认钟表,认一认方向,东西南北、前后左右,给数字排排序,或者和孩子玩一玩数字游戏等等。提前渗透一下,但没有必要上什么预备班,或者提起把一年级的教材学习一遍,这样孩子在上学的时候就像汤剩饭,本来注意力集中时间就短,如果学习过了反而让孩子没了学习兴趣。我班有些孩子就是如此,学习效果并不好。
第六,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首先,对于刚上小学的孩子来说,家长还是接送比较好,但要让孩子懂得并遵守交通规则,学会看红绿灯,走人行横道,迷路找民警。其次,让孩子记住父母和其他负责接送的亲属的名字,记住家里的电话和父母的手机号码,记住父母工作单位的全称和办公电话。当然,为以防万一还可以把这些内容写在一张硬纸卡上给孩子随身携带,告诉他在讲不清楚的时候把这个拿给警察叔叔看。
另外,家长还需要做好简单的物质准备,并配合老师养成诸多好的学习习惯等,如我在一年级学期初所召开的家长会中所说,详情请查阅博文《为孩子创造一个美好的开端》,
http://blog.xxt.cn/showSingleArticle.action?artId=3567011敬请参考。
总之,幼小衔接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门槛,不仅需要幼儿园、小学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我们家长更要走在前面,提前做好一切准备工作,遵循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真心关爱孩子的身心健康,使孩子轻松适应小学生活。
【后记】应路路妈妈的邀请,这期【妈咪课堂】由我来谈谈幼小衔接方面的问题,与众多有经验的老师和家长朋友相比,实在是有些班门弄斧了,还望大家不吝赐教,多提宝贵意见,在此谢过了。妈咪在线圈子里已经有妈咪的宝贵意见分享哦,恭请大家一睹为快:
http://q.xxt.cn/singleq/browsepaper.action?cid=10207290&pid=784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