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小学作文 > 五年级作文 >

《顶碗少年》解读作文

2019-11-23 
《顶碗少年》解读文本解读:《顶碗少年》是著名作家赵丽宏先生的一篇文章。文中描写了一位表演杂技顶碗的少年,在
 

                   《顶碗少年》解读



文本解读:



《顶碗少年》是著名作家赵丽宏先生的一篇文章。文中描写了一位表演杂技顶碗的少年,在两次失败后不气馁,终于第三次表演成功的事。文章紧紧围绕“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展开。



1、抓住少年表演时的动作、神态进行描写,表现顶碗动作的高难度。正如同故事情节一波三折一样,作家的文章也是平中见险。第一次表演“柔软而又自然”“忽而……忽而……”“总是不掉下来”,读者同观众一样满心都是“惊羡”之情,而就在此时陡转直下“很难再保持平衡”“摇晃得厉害起来”“突然从他头上掉了下来”。 “少年歉疚地微笑”“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 开始了第二次表演,同样是“沉着”“不慌不忙”“轻松优美”,读者再次同观众一样“陶醉在他的表演之中”,而“艰难的转身”“跳起摇摆舞来”“碗,又掉了下来”再一次使形势急转直下。少年也“呆呆地站着”“不知所措”,第三次表演被推上了顶峰,“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而恰恰第三次的表演作者惜墨如金,仅仅两句话就勾勒出了少年的成功,至此戛然而止。



2、具体描写了观众观看表演时的反应,突出表演的扣人心弦。第二自然段对观众的介绍说明了此次表演的重要性,暗示了少年的压力。第一次表演失败,观众“惊呆”,第二次表演中观众“紧张不安”,失败后观众的“喧哗”与“大喊”,第三次表演中观众“索性用手捂住了眼睛”,文中对观众的这些描写突出了少年表演的扣人心弦。



3、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对“碗”进行描写,不仅体现了表演的难度之大,还烘托了表演的紧张气氛。作者主要抓住“少年、观众、碗”具体描写,突出表现了杂技表演的紧张程度。



原文结尾处一排诗一般的语言,“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那一次的演出;而且每次想起,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这位顶碗少年,当时年龄和我相仿。我想,他现在早已是一名成熟的杂技艺术家了。我相信他不会在艰难曲折的人生和艺术之路上退却。他是一位强者。当我迷惘、消沉,觉得前途渺茫的时候,那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打碎的声音,便会突然在我耳畔响起。 是的,人的一生是搏斗的一生。只有敢于拼搏的人,才可能取得成功。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中,再搏一下,一定会迎来温暖的春风——这就是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有“画龙点睛”之效果。入选课文做了改动。编者添加了文章开头,意欲与结尾形成“首尾呼应”,强调这件事给“我”的感动和启迪。



教材解读:



这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情节简单一波三折,文章层次清楚,以杂技表演的顺序“第一次表演失败——第二次表演失败——第三次表演成功”为线索进行描写。作者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对于少年的动作、神态的描写以及碗的描写,突出了表演的难度大;通过观众、环境等描写,衬托了气氛的紧张。另外,在课文前的连接语中提出了本课的学习目标,因此,本篇课文在引导学生弄清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悟人生哲理,学习作者布局谋篇的主要方法。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