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小学作文 > 三年级作文 >

谈谈学生做题的不好习惯和解决方法作文

2019-11-21 
好的做题习惯和做题方法是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因素。那么在做题过程中容易出现哪些问题呢?我们应如何解决呢?
       好的做题习惯和做题方法是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因素。那么在做题过程中容易出现哪些问题呢?我们应如何解决呢?我想分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认真读题、审题      学生做题时看到自己学过的,感觉似曾相识,就下笔去做,不加思索。       如:0.25除以5的商除20.5,商是多少?       许多 学生不能很快地列出正确算式,没仔细辨认“除”和“除以”的区别,他们会写出算式为:0.25÷5÷20.5. 正确算式应是:20.5÷(0.25÷5)  二、算理不清     学生在计算时,没能更好地利用所学的计算法则去计算。        如:每套童装2。2米布,30米布可做几套这样的童装?还剩多少米布?
       学生能正确列式:30÷2.2 可在列竖式时,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倍,用300除以22商13余14,这时学生分不清是余14米还是14分米,他们不了解被除数和除数扩大了,商不变,而余数也扩大了10倍,这里的14应是14分米,也就是1.4米。  三、计算马虎   学生做题时出现错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计算马虎。   如:1.25÷0.5  他们能把0.5写成0.8  或者在草稿纸上明明做对了,往作业本上抄时却写错了。  四、书写格式不正确   这个情况出现在刚学新内容时,学生经常会出现的情况。  如:初学方程时,学生不写解,用方程解应用题时,不写解和设,就直接出现未知数x或y.算出结果后不用写单位名称,学生却偏偏写上。这样考试时也是要扣分的。   五、自以为是,考虑问题不全面    学生做题时全凭自己平时的做题习惯,不加思索到写答案,总以为做对了,可是不然。   如:本次期末考试卷上有这样一道选择题。下列式子是方程的有()A   x-5≤0.3   B x+2=0  C x=8-3x   D 0.8x-6   大部分学生总认为选B x+2=0  然后就匆忙做下一题,认为选择题就一个正确答案,就不在往下看第三题而失去了得满分的机会。  六、理解能力差    许多学生喜欢学语文,不喜欢学数学,很大原因在于不动脑筋,不喜欢思考,因此他们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差。   如:学校合唱队有80人,比舞蹈队人数的2倍还多6人,舞蹈队有多少人?    学生用算术法解这道题时,看到“多”这个字,就以为用加法计算,于是列式为(80+6)÷2  如果再仔细认真读题,合唱队的人数比舞蹈队的2倍多6人,应把多的6人先减去,才是舞蹈队人数的2倍,正确算式应是(80-6)÷2  七、计算公式不能熟练应用    学生对以往学过的概念、公式不能理解并熟练应用到做题当中去。  如:一个长方形的周长86厘米,长是24厘米,求长方形的面积。(用方程解)   这道题用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可是部分学生把公式忘了或者学习时没掌握好,做题时出现了错误。有的学生直接设面积为x平方厘米。有的学生虽然知道设宽为x平方厘米。可列出的方程却是错误的24+x=86 他们并未意识到长方形有四条边,而且对边相等。正确方程应是:(24+x)×2=86  八、不能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许多学生学的只是书本上的死知识,而没能灵活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去。  如:小林感冒了,医生给他开了一种药“感冒颗粒”,每盒19.80元。   说明书:儿童每天按体重每千克服用0。0.015~0.03克。分2次服用。规格:每袋0.25克。 (1)小林买了2盒药,挂号花了5.5元,小林共花了多少钱?  (2)小林的体重是33千克,他一天应服用多少克的感冒颗粒?   每个学生生病了,都会吃药,可都是父母拿好的,自己根本不知吃多少剂量;有的学生甚至不会看说明书,更不会做题,因此出现错误。   针对以上做题出现的原因,应从以下几点进行训练。 一、让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学会分析,深入思考,遇到问题多想几个为什么。从条件入手或从问题入手,要求最后的问题,必须知道哪些条件,还需先计算出什么,才能计算出最后问题。  二、多做多练。学数学必须多做习题,俗话说熟能生巧就是这个道理。在做题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请教,不要应付式的去做题,在做题中提高自己,找出错题原因;提高做题速度和正确率。另外还要做些“好题”像那些综合性较强的、新颖的、稍微转几个弯就能做出来的、具有代表性的题目,因为这些题目能把知识点融会起来以巩固学习,开发智力,所以,做这样的题目是一种享受。又要“精做”题,即不仅要把题目吞掉还要不惜时间来消化,让它们真正成为你脑海中的一部分。如:做完一道综合性题后,想想它涉及的知识点几其相连性,想想做题的思路是如何寻到的,还要思考是否有别的蹊径,如果变换一下条件或问法,又该怎样着手?  三、理解。数学中的公式、概念繁多,若一味死记硬背、生搬硬套,必将陷入迷乱状态。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对公式、概念的理解而非记忆,只求能做到熟练应用各种公式,而不要对公式死记硬背。  四、贯通。“学而不思则惘”,学会思考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到的。掩上书本,闭上眼睛,调动数学中所学的知识,建立一个系统化、网络化的知识结构,并注意各章节之间的联系。  五、准备错题本。时刻准备着记一些有价值的错题、典型题。每一次考试中出现的错题记录下来,经常看看,这样会避免同类错误再次发生。  六、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学有所用。利用去超市买东西或家里交水电费等,让孩子算算需要多少钱,提高孩子的应用能力。   一个学生要想学得出色,成为优秀的人才,必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做题习惯,这会使你一生受用无穷。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