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小学作文 > 四年级作文 >

长成需读五车书作文

2019-11-20 
长成需读五车书——再读韩兴娥的《踏上阅读的快车道》清波引昨天听小蔡教师的语文课(人教版),这是她进入生本实
 

长成需读五车书

                    ——再读韩兴娥的《踏上阅读的快车道》

                        清波引     

昨天听小蔡教师的语文课(人教版),这是她进入生本实验的第二学期了,“一主两翼”构想中,一学期主学两本教材:一是扩大识字阅读量;二是人教版优秀,可以弥补北版的一些不足。

在与小蔡老师交流时,“摆正位置”成为我们讨论的核心,人教版的引入处于什么地位,教到什么程度,学生凭这本教材学什么?越来越清晰。

回家又拿出《踏上阅读的快车道》再次翻开。最近我把它放在床头,一直思考“一主两翼”的推进问题,记得郭思乐教授讲生本课堂的核心,语文学科就一句话:今天,你的阅读推进了吗?我们的老师处在“生本”“文本”“考本”的焦虑、犹豫、彷徨中,无所适从:①不留作业怕考试;②课本讲快怕掌握不了;③课内拓展阅读怕占时间。怕这怕那,束手束脚。

语文教学的诟病让人议论纷纷,像韩寒之类的写作高手脱离现行教育体制的成才之路,让我们反思的同时,更多的是无奈无为,而韩兴娥——一个平凡的小学语文教师,用自己的执着与坚守,甚至是朴素开辟了一条“课内海量阅读”的新路,且“海量阅读,人人可为”。(P5

让我们再回到韩兴娥老师的“课内海量阅读”的体系中:做根的事儿,品果的香。

语文的根的事儿是什么?

1、低年级“淡化理解,强化朗读”。

什么段儿干什么段儿的事儿。一、二年级把“嘴”打开是非常重要的童子功。记得“疯狂英语”的李阳学英语,不就是大声说,大声喊吗?同是语言的母语,拿起一段“文字”来,能用“声音”让它“立”起来,让它“活”过来,让它温暖起来,让它灵动起来,是最起码的。

我们“生本”课要追求的:以读代讲,以读促悟,以读强记,以读引作。

朗读,怎么读到位?

你给一、二年级小学生讲,要读出快慢的节奏,读出轻重的变化,读出缓急的曲折,读出喜悦与悲哀,读出内心的情感,都不如示范。

1)范读,让语气显性化。

韩老师的办法是 “听录音”、“小老师”范读。我校304班子鉴小老师的朗读示范非常出色,完全可以胜任“老师”二字。在他的示范读、与同学们的评议交流中,既学会的朗读,又品悟了内容。并带动了一大批朗读能手。

老师的示范朗读也是必不可少的,那是无声的润泽和启发。不知为什么?语文老师的范读在课堂上越来越少,是因为长时间不示范张不开嘴呢?还是因为朗读并不能真的“示范”呢?或是认为亲自示范没必要呢?

2)手起手落,让提示显性化。

指导关键词句的朗读,配上手势,高、低、慢、快、轻、重,长、短,把朗读要求变得可见可随,效果非常明显。

3)不怕夸张,让情绪显性化。

小孩子的朗读不要怕夸张,不要用成人的“造作”来看待孩子。你看小孩子们小眼民亮,小嘴翕张,小头直晃,表情丰富,读得投入,读得享受,就是最棒的。会“夸张”之后,到中高年级孩子自己有了审美要求,会不由自主“往回收”,水到渠成。

让好的朗读成为低年级语文课的常态!

2、课内海量,积累背诵。

低年级时,韩老师识字教学不组词,“取而代之的是大量认读词句”(P6)“很少讲词语的意思,也不去深入分析文章的微言大义,而是让学生在海量中自己感悟”。(P2

先听录音,然后学生自己读课文,最后全班一起讨论一个问题,一篇课文就学完了。(P63

学生能当堂记住课文中的部分词、句、段落。(P81

训练学生快速了解和筛选信息的能力,略读和浏览的文章同样需要积累。(P83

不留课本上的书面家庭作业。每天自由阅读,勾画摘记,大体背诵。我每天检查学生的读书笔记和积累、背诵的情况。(P84

韩老师倡导“鲸吞牛食”,一个中心问题涵盖全文,咀嚼品评积累重点。

“读”而不思则惘,思而不“背”则怠。

从低年级当堂记诵大量词语,到当堂记诵语段,到当堂学以致用,把背诵提高到“目标”高度,把“当堂”作为手段,不留课后作业加重负担,不容有人拖拉不干,颇有“快刀手”的感觉。学生就这样卷入朗读,卷入思考,卷往背诵,一本又一本读,一个又一个思考,一天又一天背诵,日积月累,成就了学生“胸有万汇任翕张”。

韩兴娥老师和她的学生“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伍,高谈宇宙之奥秘,纵论天下之文章,妙语连珠,有华章迭出之美,激扬文字,呈大气磅礴之势。读书成为幸福之旅,教学变为愉快之行。(P2

这不就是我们向往的“巴学园”吗?

俗语说:“磨刀不误砍柴功”,把语文课堂指向语文的根,培育语文的根,根深叶茂,花果飘香,享受语文的芬芳。

现在,我们的当务之急就中跳出囿固我们的束缚,放下我们身上的包袱,抓住根的事儿,去做!

“行动大于理念,实干就是能力。”P3

共勉。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