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小学作文 > 四年级作文 >

犯错又何妨作文

2019-11-17 
紧赶慢赶,加斯顿写作训练点睛营的纪念册和光盘终于在今天正式发放了。很巧,正是“惊蛰”,是万物萌动的日子。在

 



紧赶慢赶,加斯顿写作训练点睛营的纪念册和光盘终于在今天正式发放了。



很巧,正是“惊蛰”,是万物萌动的日子。



在发放之前,我是做了匆匆的浏览的,觉得做得不错,还表扬了参与编辑制作的姑娘小伙儿。我知道,虽然看上去拖了一阵时间,但是他们的确是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情况下见缝插针地把这个任务完成的。



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但是,就在刚才,一位热心的小营员打来电话,指出册子里的错误,他的妈妈也坦率地就装帧设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非常中肯。



深感惭愧的同时,我毫无保留地接受了这些意见。



是啊,纵然有这样那样的理由,在“乘饭”这样的错误面前,全部是苍白无力的。我不是还大言不惭吗?说自己是“文字强迫症”,可如此明显的错别字怎么就可以在我的眼皮底下悄然蒙混过了关?



必须直面错误,必须改正错误,必须感谢错误。实际上,失败比成功的价值更高,错误比经验更能令人成长。



重要的,正是我们怎么把错误变成正面的能量。



而当下,我们的家长最怕的事情之一,就是孩子犯错。这种焦虑,对孩子的影响是极大的。当逃学、跳楼的种种极端案例层出不穷时,人们感慨,说今天的孩子怎么这么脆弱?于是“逆商”一词应运而生,各种所谓提高抗压能力的“教育”大行其道,甚至幼儿园里就搞军训……我是赞成孩子们吃点苦的,但是绝不同意用这些方式就能够提高孩子的“逆商”。实际上,这些身体上的劳苦孩子倒是不怕承受,孩子怕的是来自成人的那种压在心头的压力——唯恐自己做错了甚至唯恐自己做得不够优秀不够完美不如大人的意。而一旦错了,孩子就会不知所措,在绝望中选择逃避!



举个例子。



几天前,“周末面对面”的编导打电话给我,邀我去做个嘉宾,主题是关于高考英语的改革。我看了节目大纲,设计得很不错,相当有深度。其中一个问题,是为什么我们的英语教育,培养了不敢张口的大多数。为什么?怕说错是关键的一条。近日来读了几本中国的教育者记录在国外留学考察经历的书。很自然地,他们都提到了过语言关,都写出了自己在国内和国外讲英语的不同心态。你说,是在国内讲英语轻松,还是在国外讲英语轻松?答案是,在国外更轻松。是的,面对老外们的第一次开口是要鼓足勇气的,但是中国人马上发现,无论你说什么,哪怕你的语法蹩脚、发言糟糕,老外们总是能够微笑着点头。而自己为什么不敢在国内的同胞面前开口呢?当然,在国内必须讲英语的,基本上是在课堂,也就是面对老师和同学——一开口,就意味着自己将被挑剔,这也不对,那也不好,最后丢个惨不忍睹的分数,黯然销魂。



英语,是一个侧面。



我们仔细想想,我们的孩子是不是就在这样的挑剔中长大?



“反正我不管怎么努力,也达不到你们的标准!”



这句话是不知多少孩子的无奈的心声……



这一心态,极像某个著名的科学实验中的大猩猩——它每次跳跃,实验人员就把香蕉提高一点,让它总是够不着。次数一多,大猩猩就气馁了。于是,哪怕香蕉明明是在它可以够到的高度,它也放弃了努力。



失败是一片可怕的阴影,它会夺走你的希望和勇气,直到你彻底地陷入黑暗,难以自拔。



小时候,读过一篇豆腐块一样的文章,刊载在《读者》的某一期的某一页,占了约五分之一版面。读了几遍,知道里面是有道理的,但是不懂。



后来,就懂了。



故事里的孩子从出生起就受到了无微不至的照顾,因为他的父母都是科学家。他们让他喝蒸馏过的绝对纯净的水,让他一次次洗手以避免沾染细菌,不让他跟别的孩子玩耍……他们爱这个宝贝,自然不允许他受到任何伤害。



这个孩子甚至从来都不抬头走路,因为父母告诉他,小心,路不平,你不看路就会摔跤,摔跤就会痛,就会流血,就会感染,就会死。



于是他一辈子都低着头走路,果然没有摔倒过一次。



后来,他死了。



一辈子,他从来没有嗅过花朵的芬芳,从来没有瞧过蚂蚁的忙碌,从来没有看过漫天繁星,从来没有感受过雨水滴落在脸上的清凉……



他有活过吗?



请允许孩子犯错,也允许自己犯错,人生并不短暂,何必纠结一时?



2014-3-6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