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小学作文 > 四年级作文 >

浅谈家教育儿“七忌”【妈咪在线】作文

2019-11-16 
谈及家庭教育,我们总是要和学习联系在一起的,而越是学习,我们就越发觉得自己离称职父母的距离越远,更觉得在

谈及家庭教育,我们总是要和学习联系在一起的,而越是学习,我们就越发觉得自己离称职父母的距离越远,更觉得在教育孩子的同时,孩子也在教我们如何做父母。家教问题不似解答数学题,繁杂的求解过程只要一个正确的答案,我们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哪怕是出现的问题相似也会因性格、特点的不同而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并不是一味地靠学习借鉴别人现成的经验就能够解决的。

有些家长总是会羡慕别人会教育孩子,会直接学习借鉴别人的育儿经验,但总是忽略了自家孩子发生问题的根源。所以,我们也总会听到这些家长说,你们的孩子听话,我用你们的方法去教孩子还是不行……等等类似这样的话。

其实,对家庭教育的理解,不只在你上了多少堂家教课,不只在你读了多少本家教书,也不只在你曾向多少个优秀的孩子家长和老师请教过,更重要的是在于你上了课、读了书、请教过别人之后,是否曾认真地思考问题,仔细地梳理心得,总结归纳出针对自己孩子行之有效的家教方式,并得心应手地运用到平日的家庭教育中。

 

浅谈家教育儿“七忌”【妈咪在线】作文

 

回望和孩子一起走过的小学路程,针对自己这几年在家庭教育方面的一些感触,归纳一下,小学阶段的家长在育儿方面需要切忌的有以下七个误区:

一忌分数至上,注重排名第一

有些过于关注孩子学习的家长,总是会把孩子的优秀和成绩画上等号,认为分数是衡量孩子成绩的唯一标准,容不得孩子在考试中出一丁点的差错,除去在校学习,在家里也拼命加强孩子的学习训练,把人家孩子玩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

有一次接孩子,在路口我看到一个小女孩兴冲冲地告诉妈妈她考了94分,她的妈妈非但没有露出欣喜的笑容,反倒紧张地不停追问:“哪道题做错了?你们班几个考100分的?你是第几名?……”可想而知,刚才还笑容满面等待妈妈夸奖的小女孩,此刻的心里会是什么样的滋味。

过度以分数和排名来衡量孩子成绩,就不免会忽视孩子其他方面的健康成长,造成有的孩子成绩优异却体育不达标,没有什么特别的业余爱好;或不能很融洽地和同学们相处,不懂得换位思考、理解他人;或缺乏爱心,对整个社会表现出一种冷漠的态度等等。这并不是我们想要的优秀学生,也不是我们想培养的成功孩子。

所以,在关注孩子学习的同时,我们对孩子心智、审美、博爱、处世等方面的培养在平时的家庭教育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忌放大缺点,追求盲目攀比

我有一个朋友,她家儿子和我家孩子同岁,她总是抱怨自己儿子不听话,管不了,多羡慕我家孩子懂事乖巧等等,我听了就说:“别人家的孩子永远都是完美的,可咱们自家的孩子也不差啊,干嘛老盯着孩子的缺点,你说说你家孩子的优点都有哪些?”

那位朋友沉思了一下,竟然说:“我还真一时说不出孩子都有啥优点。”“你家孩子有礼貌,懂得谦让,爱整洁卫生……”由于两家比较熟悉,我随口罗列着那孩子的优点,直听得朋友连连点头:“是啊,是啊,我怎么平时都感觉不到呢?总是只看孩子的缺点了,搞得孩子现在都没有自信了,做啥事都先说自己不行,做不了。”

是啊,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家长们有时候实在是太着急了,什么都容不得孩子慢慢来,看不到孩子的努力和进步,眼睛紧紧盯着并无限放大的往往都是孩子的缺点和不足,越提醒孩子越紧张,越唠叨孩子越不屑,慢慢地,小缺点就变成了大问题,逐渐定型为孩子成长路的绊脚石。

“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孩子”,所以,我们更定要尊重孩子与孩子之间的差异,不要去做那些毫无意义的比较,让孩子在现有的基础上发挥自己更优良的个性特征。像我家孩子爱静,虽然我个人比较喜欢那些活泼爱笑的孩子,但是,反过来看,沉静的孩子自也有静态的美,做事认真,学习踏实,凡事一丝不苟。

所以说,只要凑其形,顺其势,用根雕艺术的最高原则,每个孩子都能雕刻成一件独一无二的雕像,散发自己最独特的魅力。

 

浅谈家教育儿“七忌”【妈咪在线】作文

 

三忌包办替代,过度苛求完美

有些家长在孩子做某些事时,喜欢一味强求孩子,常常会为了让孩子精益求精,力求做到最好而伸手相助或包办替代,这样的结果,要么让孩子逐渐变得懒散,要么让孩子失去兴趣而不耐烦,闹得自己心里不愉快不说,还指责孩子做什么都做不好。

一天同事带了孩子来值班,我就教孩子用纸折小裤子。对折对折再对折,我一步步教着,小男孩用那双并不怎么灵活的手指跟着我折来折去,孩子妈妈笑着站在那里看。

我一边给孩子演示,一边看着他小心翼翼地折,不好整理的地方,看他实在做不下去了,就帮他整理一下,剩下的就交给他自己去做,整个过程孩子都保持着浓厚的兴趣。

同事呢?她看了一会儿就忍不住了,先是一直提醒儿子:这道线折偏了,那个角没对齐,边要压好……后来,说着说着不耐烦了,便伸过手去帮着儿子折。可折纸兴趣正浓的孩子显然并不领情,夺过来妈妈手里的纸,撅着小嘴巴刷刷撕了个稀巴烂。

为什么不放放手,让孩子从头到尾独自去做一件完整的事情呢?相对于传统的“师傅手把手带徒弟”的传授方法来说,我们更应该让孩子摸索着自己去学习,遇到难题,也应让他们自己尝试着解决,实在不行的时候,就是再去请教师傅,由于先前做足了功课,师傅讲解起来,必定理解得更加透彻。

或许,孩子刚开始做的不够漂亮,但是,经过不断的比较、琢磨,和在以后的过程中一遍遍的尝试,要比在你一步步的帮助下完成会让孩子获得更多的经验和教训,这,也是一个成长的过程。

四忌强制辅导,剥夺童年乐趣

我不知道大家对小学的兴趣和辅导班有什么看法,反正我个人认为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不喜欢那种填鸭式的强制性辅导,还有那些兴趣班(有人称是父母的兴趣孩子的班),把孩子本该充满快乐的童年时光都花费在所谓的兴趣和辅导上。

我家孩子爱画画,从幼儿园到初中断断续续就上过两个学期的儿童绘画和素描,都没坚持下来,但她自己绘画兴趣很浓,天天在家没事就喜欢画,那些从没被当回事的涂鸦却经常被老师要去,或参赛或当做年级里绘画课的版本,偶尔还会带回张不知道是哪幅作品获得的奖状。

所以,就常有朋友说我不送孩子画画,可惜了。可我觉得,人的发展有他的自身规律,童年时的快乐对人的性格养成及兴趣培养十分重要,这种快乐体验往往“过期不候”,成年后也无法弥补。对孩子来说,美好的童年时光是很短暂的,有些需要我们用一辈子时间去欣赏、去学习的东西,完全没有必要让孩子在短短的童年时期生嚼吞咽,没有学好某一项特长待成年后可以慢慢再去培养,时间却不可以倒流,缺失了童年快乐的体验是一辈子都难以弥补的。

所以说,如果说孩子未来的幸福要靠童年的快乐来换取,我宁可让孩子拥有一个开心快乐的童年回忆,也不要一个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却唯独不会玩耍的“完美”小孩!哪怕将来我家孩子也会埋怨我不强迫她学习一技之长也罢。

五忌焦躁不安,心存失败忧虑

身为父母,我们的人生阅历比孩子要丰富,动手能力也比孩子要强的多,总恨不得把积累的所有经验都传授给孩子,为孩子规划好每一步,让孩子少走弯路,书写自己绝对完美的一生。所以,心存失败的焦躁感也是难免。

还是我身边的一个例子。

有一次带着孩子去做DIY绘画手工,我们对面坐着一个六七岁的男孩子和她的妈妈,小男孩也正专心致志地涂着一副喜羊羊。粘在板上的橡胶模框图边缘不太深,孩子挤彩色液体一不小心就会溢出边框,过了一会儿,对面那个小男孩的喜羊羊出问题了,孩子一不小心挤多了,液体溢出来流进了其他颜色的边框里。妈妈手忙脚乱地赶紧帮忙擦,但是越擦越糟,后来只见妈妈把所有的边框都揭了下来,把上面的液体都擦了去重新粘了个板。

接下来的一幕就令人费解了,为防止孩子再次失误,妈妈一边唠叨孩子“你怎么这么笨啊”之类的话,一边来回帮忙,后来索性自己拿起彩液动手涂了起来,把孩子给无所事事地晾在了一边。望望对面正在一丝不苟替孩子涂板的妈妈,我想,那副喜羊羊绝对是一副完美无瑕的作品,可是,不知道孩子拿在手里又会是什么样的感觉呢?

成长的经验不就是在无数次的失败中慢慢摸索出来的吗?要想让孩子走向成功,就应该把失败的权利还给孩子,让他自己从失败的教训中慢慢总结经验,调整自己的心态,一步步地来完成自己的梦想,而不是依靠我们家长去替他收拾残局,来逃避失败带来的后果,当然,作为我们家长,更不应该主动去担当起这份责任来。

六忌亲子隔阂,常施父母权威

亲子沟通,是维系家长和孩子之间融洽关系的纽带,有种积极有效的连带反应,融洽的亲子关系不仅让孩子性格开朗,对学习有着很大的影响,同时让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也颇感轻松。所以,平时我们更应该多选择一些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以消除亲子间的隔阂。

 和孩子谈心,我们一定要放低姿态向孩子敞开心扉。有些家长为了维护自己在孩子心中的高大形象,总是拿出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来,把聊天当做一种教育方式来运用,这也应该是孩子心灵逐渐向父母闭锁的原因之一,也是亲子交流时最大的忌讳。

和孩子谈心一定要坚持,即使没有固定的时间,也不要间隔太长,等孩子出现了某方面的问题后再去谈,远不及提前做到防患于未然,如果前期已经做过这方面的工作,即使出现某种问题,谈起心来话题也会轻松从容些。

和孩子谈心并不仅仅是我们谈孩子听,有时候鼓励孩子多聊聊也会有不小的收获,听孩子聊,我们可以少插话,但一定要表现出一种浓厚的兴趣,换位思考下,如果我们和孩子聊天,孩子一副漫不经心的模样,我们心里会有什么样的感受?所以,不管孩子聊的话题有多幼稚,我们都要认真地倾听,给予充分的肯定,并鼓励他放心大胆地说下去,这样,得到认可的孩子,在你这里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自然也会向你打开心扉。

 其实亲子沟通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别把自己当家长,别把孩子当孩子。也就是说,把自己当做和孩子同龄的孩子,从孩子的角度去分析考虑问题,用孩子的视角和口气去相互交流沟通。那么,我相信,孩子也必定会试着从我们家长的角度来审视自己的不足,只要我们彼此都为对方考虑,站在对方所处的位置看问题,那么,我们才能真正做到亲子沟通零距离。

 

 

七忌助长孩子,忽略提高自己

曾经在网上读过一篇《富养女儿不如优雅自己》,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下:

文中妈妈一直坚信,富养的女儿才可爱,为了把女儿培养成知书达理气质优雅的“女神”,三岁让她学钢琴,四岁让她学画画,五岁让她学拉丁舞,每天勒令她看半小时书,定期带她去听音乐会,星期天去吃西餐,衣服也全是名牌。

家庭收入的一大半都花给了女儿,本指望辛勤付出了,就会闻到醉人的花香,可是,女儿看书时东张西望,弹琴时心不在焉,在饭桌上,嘴里包着饭还要大声说话,走路也喜欢低着头,脾气还特别火爆,动不动耍脾气、生闷气。

看到这一切,妈妈焦虑、愤怒,没想到孩子却不屑地说:“你有什么资格说我?看看你自己,穿着过时的衣服,从来不看书,说话大嗓门,一天到晚生气、唠叨、发愁。你自己都毫无气质,怎么能要求我变成淑女?”

女儿的一番话,让妈妈惊得半天不能言语,为了给孩子最好的教育,自己节衣缩食,把各方面的需求扔在墙角,顾不上打扮外表,也顾不上装扮心灵,本来以为化作一团春泥,能培养出一朵花来,想不到,这花儿还没开放,就已经开始嫌弃脚下的泥土了。

后来这位妈妈调整了生活状态,练瑜珈,学跳舞,网购了一大包一直想看却没时间看的书,女儿看书时,躺在沙发上悠闲地看自己的书。节假日,和朋友相邀,到一直向往的避暑山庄或休闲胜地去旅行,抛下家务,抛下孩子,在青山绿水间放逐自己,任心如白云一样飘忽,只觉人生无限美好。

这些改变,让妈妈自己都忍不住欣喜,更欣喜的是,女儿也慢慢有了改变。她开始走路昂首挺胸,练琴专心致志,看书时间一再延长,不再耍小性发脾气,学习成绩也逐步提高。经历了那么多的努力与挣扎,十岁的她,终于朝着妈妈希望的方向,变得越来越美好,如一朵慢慢绽放的花儿。

妈妈把对女儿的要求放到自己身上,希望她做到的,自己都尝试了一遍,没想到,居然产生了如此的神效。这说明了什么呢?

对!只有自己变得美好了,孩子才会跟着愈加美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你希望教出什么样的学生,就要先把自己变成想要的那个样子。真正的教育应该是一场修行,好的教育,应该是父母通过孩子这面镜子,不断发现自我、修正自我、挖掘自我,并用新我来为孩子做示范和表率。我们是在教育的过程中,遇见了更好的自己。

 

结束语: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总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不同的问题,作为父母,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后,只有不断地进行反思和总结经验教训才能让自己和孩子更加身心健康地成长。所以,在这个漫长并且是周而复始的育儿过程中,需要我们更多的耐心。这其实也是一个在学习中积累的过程,要想把所学的,或者是别人的东西转化为自己的,就需要这样不断地吸收、消化后沉淀下来,并鞭策着自己追随那些优秀家长在育儿路上不断提升自己。

再次感谢大家对【妈咪在线】长期以来的关注和支持,也希望大家能一如既往地积极参与妈咪圈子的话题讨论,让我们能够在家教育儿的路上一起进步、共同成长!

 

圈子链接:http://q.xxt.cn/singleq/browsepaper.action?cid=10207290&pid=1298960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