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小学作文 > 五年级作文 >

我读《给教师的建议》(2)——6-10条作文

2019-10-21 
我读《给教师的建议》(2)——6-10条6、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在我们的创造性的教育工作中,对“后进生”的工作是“
 

我读《给教师的建议》(2)——6-10

6、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

   【在我们的创造性的教育工作中,对“后进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这样说恐怕没有哪一位教师是不肯赞同的。】

——看来 “后进生”什么时代都有——只要有学生,即使你是教育家,当然做教育也可能或许恰恰就是因为“后进生”的存在,才让教育显得有价值,为师而后方能成教育家吧。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最感人的就是他和后进生万同的故事。孔子不也遇到学困生吗——宰予昼寝,老夫子生气了,大骂:“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自有学生以来估计就有后进生,面对“最难啃的硬骨头”,苏大师怎么做呢?

【我曾试用过许多手段来减轻这些学生的脑力劳动,结果得出一条结论: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

——还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在“后进生”所读的书籍里,在他从周围世界里所遇到的事物中,应当经常发现某些使他感到惊奇和赞叹的东西。

千百次的观察使我们得出结论:在儿童感到惊奇、赞叹的时刻,好像有某种强有力的刺激在发生作用,唤醒着大脑,迫使它加强工作。 】

这不是要想方设法激发孩子的兴趣吗,他随即举了一个叫费佳孩子的例子,为了改变费佳以及和费佳一样的孩子的问题,他给这些孩子编了一本特别的习题集——《给思想不集中的儿童的习题集》。习题集里约有200道应用题,主要是从民间搜集来的。他举了两道题的例子,说句实话,我真没有想出答案:

【1.有三个牧羊人,由于天气炎热而疲倦了,他们在一棵树底下躺下休息,接着就睡着了。调皮的放牧助手用橡树枝烧成的炭灰,把睡熟的人的额头上都涂上了黑。三个人醒来后,都哈哈大笑,每一个人都以为另外两个人是在互相嘲笑的。突然,有一个牧羊人停住不笑了,他猜到了自己的额头也被涂黑了。他是怎么想出来的?】

【2.古时候,在辽阔的乌克兰草原上,有两个相距不远的村庄——一个叫“真话村”,另一个叫“假话村”。“真话村”的居民都说真话,而“假话村”的居民总是说假话。假若我们当中有谁突然来到这两个古代村庄中的一个村庄,只允许向第一个碰到的当地居民提一个问题,打听自己来到的是哪个村庄,那么这个问题应该怎样提法?】

没有答案,我只好“百度”一下:

——如果每个人都以为另外两个人“互相嘲笑”的话,那一定是三个人头上都被涂黑才可能发生这样的事。

——我们只要问这个人:“你是本村人吗?”回答 是,那你就在真话村;回答 不是,那你就在假话村。分析如下:如果你在真话村,真话村的人会回答“是”,假话村的人也会回答“是”;如果你在假话村,假话村的人会回答“不是”,真话村的人也会回答“不是”。

不得不佩服苏大师的韧劲,200道题,后来她又给他配了几套图书,约300多本,这样的努力,还真改变了费佳。读到此,唯有佩服!要是有这样一本书卖,销量也一定很好的。

本条的最后,他如此教导:

【请记住: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

7、知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

【请你努力做到,使学生的知识不要成为最终目的,而要成为手段;不要让知识变成不动的、死的“行装”,而要使它们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在集体的精神生活中、在学生的相互关系中、在精神财富交流的生动的、不断的过程中活起来。】

这不就是强调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吗?怎样才能实际地做到这一点呢?苏大师举了低年级带领孩子学习词语的例子:

【我领着孩子们来到秋天的果园里。这是初秋的一个晴朗而明媚的日子,柔和的阳光温暖着大地,照耀着披着各色盛装的苹果树、梨树、樱桃树的纹丝不动的枝叶。】

多么美的场景,这也是孔夫子的理想教学生活:“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yú,咏而归。”投入大自然的怀抱,恰恰就是今天的孩子所最应该做的——太多的学生“宅”在家里。培养孩子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还能有比这更好的方式吗?超赞!

【我给孩子们讲述金色的秋天,讲解自然界中一切有生命的东西怎样准备度过漫长而寒冷的冬季:讲到树木、落在地上的种子、留下来过冬的鸟类、昆虫等等。】

感叹苏大师是全才,什么都会,生物学家也做得。

【当我深信孩子们已经体会和感觉到词和词组的意思和丰富的感情色彩时,我就建议他们谈谈自己的见闻和感受。我亲眼看到,儿童当场就产生了关于周围自然界的惊人地细腻而鲜明的思想。他们说:“一群白天鹅渐渐在蔚蓝色的天空里消失了”;“啄木鸟敲击着树皮,整棵树都发出响声”;“路边开着一棵孤零零的野菊花”,“鹳鸟站在巢边上,向很远很远的地方眺望”;“一只蝴蝶落在菊花上,它在晒太阳……”孩子们没有重复我的话,他们说的都是自己的话。思想在活动,在丰富,儿童正在养成思考能力,于是他们体验到一种无法比拟的思考的乐趣和认识的享受。他们感到自己变成了思想家。】

喜欢这样的场面,但遥不可及。

8、关于获取知识

【在我看来,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

【获取知识——这就意味着发现真理、解答疑问。你要尽量使你的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们不懂的东西,使他们面前出现疑问。】

我国古人陆九渊云“学贵有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可见智者所见者同。

【怎样才能引导学生产生疑问呢?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知道:哪些东西要讲,而哪些东西则留着不要讲完。没有讲完的东西,就好比是给学生的思维埋下一段“引火线”。】

老师备课不易,把握教材,更得了解学生。

9、怎样把学生从事实引导到抽象真理

【识记(记熟)应当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

【如果学生在小学里就能在思考事实、现象的过程中掌握抽象真理,他就获得了脑力劳动的一种重要品质—他能用思维把握住一系列相互联系的事物、事实、情况、现象和事件,换句话说,就是他学会了思考各种因果的、机能的、时间的联系。】

苏大师一再反对死记硬背,这在中国也不一定全对,尤其对于经典背诵的东西,中国的很多大师就是因为小时候大量记诵,才有以后的斐然成绩。杨振宁公开场合也讲过小时候背诵诗词,让他受益匪浅。看来什么事情都有两面性。

10、第一次学习新教材

【我向你建议:在第一次学习新教材时,不要让任何一个学生对事实、现象、规律性做出肤浅的理解,不要使学生在第一次学习新教材时就在语法规则上犯错误,不要使学生在第一次学习数学规律性时就解错例题和应用题,等等。】

我的理解就是“先入为主”,第一次学习新教材如果出现错误理解,学生容易思维定势,很容易屡错不改。在孩子学生汉字书写中,这是最明显的,有的孩子记错某个字,可能一个学期都不能完全改过来。比如我的儿子小学写“找”字总是多一撇,直到高中他还常犯这样的错误。

第一课,谨慎!

(待续)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