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跟着陶行知知行合一作文
我们大多数老师都知道,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那么,在教和学的中间,有些怎样的关联呢?听了
我们大多数老师都知道,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那么,在教和学的中间,有些怎样的关联呢? 听了太多的课,老师在课堂上只是完成了自己的所谓的教学任务,而学生的学有些怎样的表现呢?听课的老师都坐在学生的背后,无法看到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是如何的进行思考,是如何的理解并再现了或者消化了那些知识,我们跟着老师,也只是见证了他完成教学的那些任务。 对于这种现象,陶行知有句极好的表述:“论起名字来,叫学校,讲起实质来,却又像教校。”顾名思义,学校,学生学的校,教校,老师教的校,一字之差,内质错了十万八千里啊! 陶行知认为应该教学合一,不能分离的,不能重教太过。为什么如此呢?陶师明确了三条理由:
1.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在教学生学。 陶师讲先生分为三种:只会教书;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 低头反思自己的从教生涯,自认为做到的是教学生学,很多孩子从我的教室离开后,到中学后,就成为学霸,不仅会学习,更是会思考,独立学习能力极强。 十多年来,注重孩子阅读和写作,在课外的书海里,把很多好书介绍给孩子们,再加上在进行着网师的学习,对儿童阅读有着极好的理论知识,文本解读的能力有极大提升,在这样的基础上,对孩子们阅读的把握,可以说是很令人愉悦和放心的。
2.教的法子必须根据于学的法子。 回顾历史上的八股式学习,先生只管按照自己的意思去教学生,不考虑学生是否有兴趣进行这样的学习,也不考虑拿来的东西对学生是否有益,仅仅只是为了完成教学的任务而进行的设置。 陶师认为,教的内容要根据学生学的内容进行设置和改变调整,也就是所谓的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怎样学就怎样教,学得多就教得多,学得少就教得少,学得快就教得快,学得慢就教得慢。 所在的环境里,每年学生都会改变,因此,每年开学初,学生的心思还在假期里没有调整过来,进度极慢,所以呢,根据学生的这样学习状况,放慢脚步是必须的,到后期的时候,学生学习的能力具备之后,就会越来越快的。
3.先生不但要拿自己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系,还要和自己的学问联系起来。 我们很多做老师的,课堂上拿着教学用书和教辅材料,照章办事,照本宣科,没有自己的思考和延伸,也就是自从开始站在讲台上,就不再去读书和学习了,一个不进步的老师终将带出来的是不进步不思考的学生。德国柏林大学的校长说:我们每位教员都是科学家,科学家就是教员。也是我们孔老夫子的话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再反观自己,从教十多年来,一直在潜心阅读和学习,两个网师的学习,种子课程的研发,晨诵午读的落实,每走一步,都会把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紧密结合起来。 在陶师的这些理论中,自认做得极为不错,把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进行了有效的连接,把自己的学问和学生的学习发展进行了必要的沟通,这样就如大师所言:先生学生都能自得自动,都有机会有方法去寻找无价的新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