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是周一。下午第三节的班会课又不期而遇。这次,孩子似乎很期待这次班会。
下午第一节课,就是我的语文课。讲完《破釜沉舟》和《忆读书》两篇阅读后,正准备让孩子们读读课文,再次细细体味下内容。一名叫吕伟娜的孩子把手举得老高,问其原因,则说:“老师,李颖问,我们班会课上还发你许的东西吗?”
“李颖问?”我重复着。孩子点头,我不由自主地把眼光聚焦在这个平时连一句话都没有敢大声说过的弱女生身上。
还记得,这孩子在初进入班级时的情景。瘦瘦的,脸色苍白。听孩子们,她是寄宿。当我问其的时候,这孩子也很听话,更是实诚,“我想家。”眼泪倒是像没有闸门的流水,哗哗地流了出来,害的我也跟着想掉眼泪。心疼似乎更多一些。
后来,班里转来位有点下肢肌无力的女孩子。根据学校的安排和家长的要求,我把她放在了第三排,和这个叫李颖的女生一个位。两人似亲姐妹,很是要好。很少听到两个人的说话声,即使是讨论问题的声音,也很少听到。但是从她们那默契的眼神中,我似乎能感觉到,她们的友谊不同于别人,因为她们比别人更多了一层给予和理解。本学期开学后,我再次调座位,两个孩子竟然没有任何意见,再次成为同桌。看着她们,依然是你帮我乐,我的心里也是喝蜜一样甜。
今天,就是这个在班里一言不发的孩子,竟然能问出这句话,真得很是意外,更是寻找的表扬她的机会。虽然,她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能说出自己心中的意愿,还有什么比这进步更大的呢?
所以,我肯定地回答:“上,发”。孩子们笑了。他们更期待了,似乎这时,我已经能感受到大家的呼吸声。我在心里默默地说着,孩子就是孩子。
本来家里有事的我,已经把这事忘记得一干二净。但是答应了孩子们的事情,岂有不做之理?有孩子建议我说,下周再发,可我心里比谁都清楚地很,这些不值钱的小礼物,将是我一个教师人格的再现。我一定要遵守诺言。
下课后,我急忙拿出钱包,飞奔到食品街,去挑选那些孩子爱吃的,又能每人一份的食品。当然,因为我是个零食大家,所以这事办起来不费吹灰之力。
第三节课,孩子们期待的眼神,似乎更深了些。我带着他们的期待已久的食品走进了教室。虽然没有打开黑色的食品袋,但是孩子们的眼睛似乎具有穿透力一样,看到了内里。他们把安全教育课本拿出来,认真阅读着,直到完成我们的计划。才坐端正等待我的公告。
在上周五,我向孩子许下诺言,一周一次错误没犯的学生,下周一老师有奖励。孩子们,39个一次错误没犯的孩子,比谁都期待,有了一点小毛病的孩子,他们也期待,因为他们想知道他们的班主任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为了不让我的孩子感到失望,我顾及到了每一位学生。让他们都来享受下集体共餐的雅性。但对于那些一周没犯错的孩子多奖励了一个。
孩子们一个个地发着,拿到的手同学,仔细地翻看着,他们再熟悉不过的小零食;没有拿到手的同学,把眼睛瞪得大大的,似乎在担心着这小东东会从发者的手中跑丢似的。终于,每人都有了一份。我按行,让没犯错误的同学自觉上台来领另一份礼物。孩子们,更是激动。因为这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有份的。这是他们的光荣,这是他们的荣耀,这是他们遵守纪律,老师给予的肯定。
看着教室里的每一个孩子,我似乎感觉到,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一名班主任,实现自己的诺言,是多么的重要,对待所教的孩子影响是多么的深远。这不是那经济价值不到一毛钱的礼物,而是崇高人格的再现。
在我的允许下,孩子们轻轻地打开着他们手中的礼物,慢慢地、细细地品味着他们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味道……孩子,就是孩子!可人、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