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小学作文 > 五年级作文 >

应天书院作文

2019-10-18 
  8月21日,儿子带我和嫂子一起去了应天书院。曾几次去商丘南湖,惦记着应天书院。以为坐落在水上的那个院落是

 

 8月21日,儿子带我和嫂子一起去了应天书院。
      曾几次去商丘南湖,惦记着应天书院。以为坐落在水上的那个院落是书院。非也,应天书院在它东面呢。
      我们穿过一条不太宽的小道,道旁尽是小孩子玩乐的诸如碰碰车、摩天轮、过山车之类的东西。一个大院子展现眼前,从院后穿过,道路坑洼曲折,终于来到书院大门前。
      踏上几个台阶,“应天书院”四个黄色字镶嵌在蓝色牌上,字体苍劲有力,骨感十足。像是宋朝皇帝的字体。
  
      应天书院其前身是南都学舍,为五代后晋时的商丘人杨悫创办,位于商丘市睢阳区古城南湖东侧。宋真宗正式赐额为应天书院,为北宋最高学府。随着晏殊、范仲淹等的加入,应天书院逐渐发展为北宋最具影响力的书院,是古代书院中唯一一个升级为国子监的书院,被尊为北宋四大书院之首。
      北宋时,商丘(当时叫宋州)濒临汴水,交通方便,商旅辐辏,隋唐以来,发展成为一方都会,到北宋商丘已为全国第二大都市。一般书院都设置在山林间,而应天府书院就设立在商丘的繁华闹市中。盛极一时,为当时输送了许多人才。它与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合称中国四大书院。
      明清时期,几经波折,拆了建,建了又拆。应天书院随着历史变迁,朝代更改,风雨飘摇几百年。
      走进崇圣殿,孔圣人及几位弟子的雕塑高大肃然,表情各异。可我却纳闷,怎么没有范仲淹等人的塑像呢?原来范仲淹讲学的画面在大殿左侧的偏房内,右侧是孔子给学生讲课的画面。这应该是当时书院供奉的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文化人。
      后面相隔不远的讲学堂却是大门紧闭,隔着门缝我看到殿内中央是老师用一张长桌子和椅子,走道两侧是学生坐的桌椅。为什么不让人参观呢?难道也像我们现代的学校,现在正是学生度暑假教室紧闭房门吗?
   
       火热的太阳当头照,我站在书院大院中观看,除了两座庄严肃穆的大殿,剩下的就是空荡荡的空地,空地上栽种几株树木,更多的是自发的杂草。这些草也不算多,也不茂盛。应该是这里的工作人员经常割除的缘故。
      宋朝书院之首的应天书院,早已过了繁华与喧闹,此时如独守空房的女子,清寂、冷落、孤单,少有游人光顾。看着空荡荡的书院,我很心疼,很遗憾。如果没有战乱地破坏和拆掉,书院应该是最具书香味和生命力的地方。
      透过烈日光照的缕缕薄烟,从埋在地下数尺深的土地上,冒出来一个个勤学善思的书生。这些书生身穿长袍、脚穿布鞋,坐在学堂里听范老师讲课,范老师口若悬河,博古论今,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听到“之乎者也”的读书声,看到油灯下,奋发苦读的瘦弱身影;学习之余,书生们集体蹴鞠,你争我夺的热闹。还看到发榜时,榜上有名、喜若颠狂的高中者,更多是苦熬几年落榜、继续努力的书生……
    考取功名、获得一官半职的书生们自信满满地踏上应天书院门前的状元桥,走向全国各地任职,成了为民服务的好公仆。 
      而今,历史的车轮早已把应天书院碾在脚下,科举考试制度也早已废除。但书院的学习精神和办学主张以及这段历史却深深刻在人们心中,让人反复回味。书院的发展也透视着当时北宋的繁荣和对文化的重视。正是有了书院良好的学习氛围,才成就了宋词的昌盛,在历史长河中源远流长。

      应天书院作文

         应天书院作文

        应天书院作文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