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试中您的孩子有这些问题吗?
期末试卷分析
6号期末考试。今天卷子终于拆封了。我们迫不急待地分卷、整理,也希望早一点把考试成绩告诉孩子们。这是孩子一学期的收获啊。收获的喜悦让我兴奋,但存在问题也不得不让我再度反思。
期末试卷分为八个部分。前四大题正确率都比较高。这是个好现象,说明孩子基础知识已基本掌握。后四大题相对失分较多。存在问题比较突出。
第一大题口算和估算。个别出错,基本上是运算符号看错了,或者是单位写错了。说明孩子审题不够仔细。或者应对考试的心理素质比较差,由于心理紧张而造成失误。
第二大题填空,考察了所学的知识点,并注重知识的灵活运用。
第7题:两个锐角( )组成一个钝角。(填:一定、可能、不可能)。
这道题把角的知识和可能性相结合,考察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考虑问题的全面性。如果思维不够灵活,可以动手画一画,每次尝试用不同的两个锐角,看看能组成什么样的角,有哪些可能?
第8题:三个同样的角刚好组成一个平角,每个角是( )度。
理解了也就明白了是把180度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
第三大题判断共7道小题,对错非常明显。学生很少出错。
1、读8080008000时,一个零也不读出来。( )
只要先画出分级线,答案就显而易见了。
第四大题选择共4道小题。出错也不多。
第1题:在7和2之间添上( )个0,这个数是七亿零二。想:七亿零二是个九位数,已经有了两个数字,所以应该再添上7个数字。
第3题:下面哪个角不能用三角板画出来。(105°、120°、115°)三角板上有30、45、60、90四种角,只要选两个角加一加就很清楚了。选错了,说明对三角板上的几个角不够熟悉。
第五大题计算分两类。
1、竖式计算。225×38错得比较多。第一种情况是只乘了个位,十位还没乘就写得数了,说明学生考试时心情过于急躁,没有静下心来。第二种情况是在进位时加错了,说明对进位乘法还不够熟练。
2、简便计算。
764-296=,有些是还弄不清减300后,该加还是该减;也有一些是算764减300时少减了100或多减了100。
450÷25=,应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几倍,商不变”定律可以轻松解决。当然,除以两位数变成除以两个一位数也可以。
450÷25 450÷25
=(450×4)÷(25×4) = 450÷5÷5
= 1800÷100 = 90÷5
= 18 = 18
这道题让我看到了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平时在利用商不变定律解决问题时训练较少,导致学生出错较多。
第六大题列式计算。我们平时要求,列式计算一定要列综合算式。本题的错误多出在“计算”而不是“列式”上。个别同学列出了两个分步计算的算式,不能得分。
1、267与381的和除以9,商是多少?
2、480与8的商,比52多多少?
3、一个数除以27,商是13,余数是12,这个数是多少?
列式要从问题入手。
第1题,要求商,就要找到被除数和除数。通过认真读题,可以知道,被除数是267+381的和,所以要加上括号,所以列式为:(267+381)÷9.
第2题,谁比谁多多少,要用减法。所以先找被减数和减数。减数是52,被减数是480与8的商。商可以先算,所以此题不用要括号。列式为:480÷8-52.
第3题,求被除数是多少,用公式:被除数=商×除数+余数即可。所以列式也就是27×13+12.
第七大题操作题。要求画图准确,并标出线段长度、角的度数、直角符号等。
1、分别画一条5cm的线段,一个105°的角。
角的度数画得不够准确。说明学生操作三角板或量角器的能力有待提高。
2、把下面钝角分成一个锐角和一个直角。
一条线即可。关键是标上直角符号。
3、过A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和垂线。
存在三个问题。
第一个是读题不认真,审题不仔细,所以只画了平行线或垂线。
第二个是画的垂线没有经过A点。
第三个是没有标上垂直符号或者垂直符号没有标在已知直线这一边。说明学生对已知直线的概念还比较模糊。做谁的垂线没搞清楚。
第八大题解决问题。其中1、3、5题出错较多。
1、2008年11月,某服装店卖出服装69件,平均每件服装赚52元,这家服装店11月份大约能赚到多少元?
由于学生读题不仔细,审题不清,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把69件当成了一天卖出的,用69×52估算完了,又多乘了30天,所以画蛇添足,劳而无功。
2、一辆载重5吨的汽车装了23桶油,每桶没连桶重190kg。这辆车超重了吗?
要求计算、换算、比较三步骤要完整。个别学生没有比较的过程。
190×23=4370(kg), 5吨=5000kg, 4370kg<5000kg,后两步也可直接用一步完成:4370kg<5吨。
3、用15辆同样的卡车运360吨苹果,每辆卡车每次运4吨,这些卡车需要运多少次才能把苹果运完?
“这些”是本题的关键词。通过“这些”,知道每次运苹果的车不是一辆。要求运多少次,首先要算出“这些”车一次能运多少吨:4×15=60(吨)。然后再算运的次数:360÷60=6(次)。列综合算式就是360÷(4×15)或者360÷4÷15.
5、甲乙两地相距495千米,一列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5小时行了225千米。如果按这样的速度行驶,剩下的路程还需要几小时?
这道题要求时间,用公式:时间=路程÷速度。而这里的路程指的是“剩下的路程”,即:495-225=270(千米);而速度不变,就是225÷5=45(千米),这样时间就是:270÷45=6(小时)。综合算式:(495-225)÷(225÷5)。
附加题3道题。第1题比较难。
1、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40千米,开出5小时后,一列火车以每小时90千米的速度也从甲地开往乙地。结果同时到达乙地。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对于没有学奥数的孩子来说确实有些难度。
可以这样想:汽车比火车先行了200千米(40×5),而火车每小时比汽车快50千米(90-40),火车几个小时才能多走200千米呢(追上了汽车,也就到达了乙地)?200÷50=4(小时)。那么火车走的路程就是甲乙两地的距离:90×4=360(千米)。
第2题是个除法竖式数学迷。关键是从最下面的406入手。想:几乘除数58得406,反过来算406÷58=7,所以推出个位应该商7,被除数的末位是6,第一步的余数是40;接着想几乘58的积是两位数,当然只能是1,十位商1,那么第一步的积就是58,最后多少减58余40呢?自然是98了。这样,空就全部填出来了。
第3题关键是弄清题意:是算角1的度数,而不是量。180-90-30=60(度)。
从整体上看,学生本次考试的成绩还是很不错的,120的满分也有不少呢!
欢迎提出您的不同看法。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