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于写作的教学
——《假如》教学随笔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所以,我平时的阅读教学,目标尽量指向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运用。
《假如》是鲁教版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用结构相同的段落表达了作者的美好愿望。教学时,在学生学习生字词、读熟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通过“我的发现”来关注作者的表达形式,比如:每小节的前两行都是写“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三四行都写“我要给谁画什么”;下面都是写这样做的好处。除此之外,学生还发现了这首诗歌如何换行。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学习课文的表达形式进行自由创作。没想到,学生通过丰富的想象,模仿课文的表达形式,表达了自己的美好愿望。现摘录如下:
假如我有一枝
马良的神笔,
我一定给坐在井里的青蛙
画一双翅膀,
让他飞上天空,
见见世面。 (杜赫泽明)
假如我有一枝
马良的神笔,
我要给爸爸
画一双好眼睛,
爸爸就不用
戴着眼镜看书了。
假如我有一枝
马良的神笔,
我要给妈妈
画三本好看的书,
这样,
妈妈就不用去书店买书了。 (王皓玥)
假如我有一枝
马良的神笔,
我要给不幸的朋友赵伟卓
画一个好胳膊,
课间的时候,
他就能和我们做操了。 (吕昊锐)
(说明:前些日子,赵伟卓的胳膊骨折了。为了自身安全,课间操他不能做,武术操比赛他不能参加。看起来,吕昊锐真切体会到了朋友不能和他们一起做操的痛苦。通过这次创造,作者不由自主地表达了自己对朋友的关心。)
让我感动的是胡一博的创作。我批改到他的作业时,见他写得不错,就随口问他:“胡一博,这是自己写的吗?”
没想到,他站起来认真地对我说:“这都是我的愿望!”
愿望!好一个愿望!我被他真挚的表达所感动,所以就读起他的文章来。
我正读着,有学生说:“胡一博哭了!”
我一看,可不是,他的眼里含着泪花,小手还在抹眼泪呢。怪不得他强调“愿望”呢!请欣赏他的佳作!
假如
假如我有一枝
马良的神笔,
我一定给妈妈
画一个好腰,
还妈妈一个健康的身体,
让妈妈再也不腰疼。
假如我有一枝
马良的神笔,
我要画出很多很多中草药,
治好妈妈的风湿,
让妈妈下雨天
再也不疼痛。
假如我有一枝
马良的神笔,
我要把赵老师的教室
变成六星级教室,
让老师永远快乐。
假如我有一枝
马良的神笔,
我要画一只猫
让我们小区没有老鼠,
粮食再也不会被偷,
小区也会变整洁。
胡一博的妈妈因腰间盘突出而长期四处治疗。从这首诗里,我们看得出,他对妈妈所受的痛苦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所以,他才能这么情真意切地通过诗歌的创作表达自己美好的愿望。
儿童个体语言的表达内容是未来、世界、社会及自身在心灵上的影像影射。所以,关注语言文字的表达,不仅是语文学习的需要,也是帮助学生倾诉情感、表达思想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