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共读《疯羊血顶儿》
昨天晚上,我和女儿都读完了《疯羊血顶儿》这个故事。
我问女儿:“你看了这篇故事有什么感受?”
女儿犹豫一会儿,吞吞吐吐地回答:“它太死心眼了。”
我诧异:“什么意思?你是说它妈妈死了,它不该报仇?”
“不是。”回答得非常快。
“那你是什么意思?”
“它是羊,杀不死羊的。”
唉,原来,女儿也有这种传统的、懦弱的观点。我得好好开导她——“可是它最后不是几乎成功了吗?它还能改变自己角的形状,挑死三只狼崽,差点把黒母狼也消灭。这说明了什么?”
“只要持之以恒,朝一个目标努力,就会成功。”
“是啊,世上没有什么事是不可能的,就看你有没有决心做。”
妈妈:“但是他最终怎么没有成功呢?”
“头羊带着羊群走了,把它丢给了狼。”
“头羊为什么这样做?”
“为了整个羊群的利益。它们不能再遭到黒母狼的报复了,否则种族就会灭亡。”
“除此之外,头羊没有别的目的了?”
“有,它为了自己作为头羊的地位的稳固。”
“头羊这么做对吗?”
“不对,一个集体里边任何个体也不能自私自利,要团结一心。才能把事情做好。”
“血顶儿怎么会威胁到羊群利益了呢”
“它向黒母狼挑衅,使黒母狼疯狂报复羊群,羊的生活秩序被打乱了,数量减少很快,几乎面临灭顶之灾。”
“还有吗?“
“有。它一心为母报仇,挫败黒母狼,挑死狼崽,成为羊群中的英雄,使其它幼羊因为崇拜和羡慕也学习它,把头顶传统的盘羊角改变为尖利的禾杈形,使羊们在发情期格斗而死,引起了内乱。”
“是啊。盘羊们为什么要自我残杀呢?可见啊,它们克服不了自身的——”
女儿接着说:“自身性格的弱点,对吗?”
“对,所以,它们最后宁可被狼吃掉,宁可把被狼吃看作是正常的事,也不想去做抗争,不想去改变自己的命运,去改变盘羊的历史。这是多么可悲啊!”
“妈妈,我知道了,我们做事要克服自身弱点,正确认识自己。”
“你怎么评价血顶儿的一生?”
“妈妈,我觉得它的‘羊生’虽然短暂,却没有白活,活的有价值,有尊严。虽然它功亏一篑,没有杀死黒母狼,但是也很辉煌,不像其它羊,懦弱无能,甘愿受狼的欺负和凌辱,过奴隶一样的生活。”
“那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要学习血顶儿,克服自身性格的弱点,为目标努力,不怕吃苦,坚持不懈。”
后记:看了沈石溪很多小说,都觉得很震撼。我的女儿读六年级,有了一定的理解力,有的故事对于她来说,不难理解,所以没有过多去引导。但是这篇《疯羊血顶儿》,我觉得它所蕴含的含义似乎很复杂,令人得从好几个方面进行思索。究竟血顶儿做得是对是错,该不该抗争,该不该改变生活的原有轨道和秩序,都是应该有争议的。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还是引导她思索积极的一面为好。所以,昨晚上,我就和她进行了以上那番对话。我感觉引导得不够深刻和到位,欢迎博友们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