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絮,只是花絮
——“云之门”零三碎四
一、 我饿了
十八日中午,随校讯通的郭总到机场接看云。两点,驱车返郑。
远道而来的看云神采飞扬,脸上身上看不出一丝倦意。一上车,话匣子就打开了。从讲座到经济,从儿童阅读到教师成长,从华德福理念到儿子对她的“谆谆教导”,从十二感官到《万古江河》……谈笑晏晏中,流露着老友相聚的欢畅和自在。聆听、分享、回忆、讨论。一路行来,车内诸人个个兴致盎然,颇有几分“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畅快淋漓。
突然看云说:“我饿了,上午出门到现在没吃饭呢。”一时愕然,分明在去机场时郭总还惦记着接到看云要让她先吃饭的,居然聊得忘记了。
晓东说,飞机上没给吃的?服务太差了,应该投诉。看云说,不能投诉,他们是民航。很不容易。
一时无话。
二、深夜的会场
会场设在天基宾馆三楼。
十八日下午还有另外一个会议在这里进行,所以等校讯通的员工们开始布置会场时,已经是晚上六点半。桌椅的摆放、音响的调试、灯光的明暗、线路的连结、资料的准备、参考书籍的陈列……工作千头万绪,这些年轻人步履匆匆、忙而不乱、细致沉静。
十九日早上走进会场,椅子整整齐齐,两排之间大约相距七十公分,坐下也不会影响其他人通行。讲台前的台阶旁,摆放着两盆阔叶植物,一为美观庄重,二为防止看云与学员互动时踩空。
思虑之细、用心之切,让人赞叹。
三、 这样的看云
十八日晚陪看云试课件,一打开——哇,这么多!
“能讲完吗?”
“我努力。老师们不容易。”
看云坚持晚上加一场。习惯站着、跳着、走着、舞着很少坐着的看云,身体上能受得了吗?说、诵、吟、唱,一天下来,嗓子能撑下来吗?
十九日下午讲座结束,一进房间,看云就倒在床上,闭目一动不动。难以相信几分钟前的会场上她还目光灼灼、神采奕奕。
有点心疼。
“附近不知道有没有药店。”看云的声音听起来倦意十足。
“要什么?”
“金嗓子。”
晚上七点,准时站在讲台上的看云笑意融融,精气神超好。只是一开口,嗓子沙沙有些哑——看来金嗓子用处不大。《蒹葭》、《无题》、《将进酒》、《春江花月夜》……一首接一首,大家读、诵、吟、唱,不知什么时候,突然发现看云的嗓子不哑了!
真奇怪。心里安然了许多。
二十日的讲座又加了半小时,八点半开始,十一点五十结束。看云讲完了所有的内容——人人说她讲不完的内容。
四、 吃撑的慵懒
工作坊结束两天了,校讯通网站意外地安静——没有人上传关于有关工作坊的博文。要知道,从前看云的讲座结束后,总能“一石击起千重浪”啊!
出人意料,却在情理之中。想想讲座中不时的笑声和掌声,想想十九日晚讲座后同事们聚在一起的“夜谈会”,想想朋友在QQ上的话:“回到家后,面对电脑,我写不出一个字。不能思考、不能沉静、心潮澎湃。”
明显的“消化不良”。
晓东在短信中说:“还在反刍回味中,我一直想下笔,还不知道怎么写,有一种吃得撑撑的慵懒。我在期待她(看云)的文字。估计会‘当’地再撞一声,就容易开悟了。”
“她写不?”
“应该会吧,期待……”
晓东的期待中,看到了《山一程,水一程》。再次回到当时的会场。
唯见江心秋月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