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泼水节》教后反思
《难忘的泼水节》这一课,叙述了1961年敬爱的周总理来到西双版纳的黎明城,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表达了周总理和人民群众心连心的深厚感情。这篇课文洋溢着的热情,就像火红的凤凰花,洒满字里行间。作者通篇向读者展现了泼水节热烈,祥和的气氛,突出了泼水节的难忘。但是周总理时代离现在有一定的时间距离,学生不容易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之间那份无法言明的感情。
因此教学本课时,我利用插图引导学生通过周总理的衣着打扮,动作,表情来体味总理与傣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感情,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场景,让学生如身临其境,缩短学生与文本的时空距离。除此以外,我还通过多方式,多层次的朗读,在读中感受热烈的气氛,感受每个人的热情。
[片段]: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在我国南部,有一个优美的地方,哪里的风土人情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出示多媒体课件)这里就是云南的西双版纳。这里水美,山美,人更美。这里的傣族人民最有特色的节日就是泼水节,这么开心的活动,你们想不想去体验一下呢?
1,板书课题,书写生字“泼”
2,播放课件:傣族人民欢庆泼水节的情景。让学生初步感受泼水节的热烈场面。
3,出示地图,找一找从我们的家乡武陟县到云南的西双版纳旅游的线路图。
4,出示课件介绍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等。
(设计目的: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感受泼水节的热闹场面,了解傣族人民,了解旅游线路图等,激发学生对西双版纳秀丽风光以及傣族人民欢庆泼水节的喜爱和向往!)
[片段]:
1,出示多媒体课件:周总理来了,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周总理的服装,表情,动作,你体会到了什么?
2,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的来到人群中。他结果2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开始泼水了,周总理一首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请同学们找一找片段中的动词,指名学生读一读动词,再突出这些动词读一读片段,并说一说从这些动作描写中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想象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泼水的时候会说些什么?最后指导学生用幸福、激动的语气朗读课文。
(设计目的:图文结合,抓住重点词语多层次朗读感悟,感受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热烈场面,体会周总理宇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感情。)
[教后反思]:
周总理的时代离现在有一定距离,课前我担心学生不容易理解周总理和人民之间的那份感情。可是,在真正上课时,我却发现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课后总结原因,我觉得有以下几点:
一,课前做了准备,在网上搜了凤凰花,象脚鼓的图片,并且做了课件。上课初始播放的多媒体课件吸引了学生,课堂上,又一边学一边播放课件,学生大饱眼福,惊呼一片。
二,利用书上的插图,通过周总理的衣着打扮,动作,表情体味周总理与傣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感情。
三,播放泼水节的场景,让学生如身临其境。尤其在朗读指导环节,学生兴趣很高!
总之,我利用课件巧妙拉近了时空距离,把学生带到了那泼水节的欢乐场面,学生的朗读富有感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另外,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也有很多,比如:生字的书写训练,语言表达的训练,在以后的课堂上还需扎扎实实地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