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哪里来
心 缘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文也是如此,没有素材怎能下笔成文?其实,任何生活和学科中都蕴藏着丰富的作文素材,正所谓“处处留心皆素材”
1、音乐课中的素材
音乐是一种无形无声的语言文字,它以旋律优美而深受大家喜爱。无论是激情澎湃、节奏鲜明的乐曲,还是舒缓低沉,婉转缠绵的旋律都能引起学生联想翩翩。因此,在欣赏音乐的同时,让学生思绪飞扬,把音乐所表达的情感,用形象化的语言表达出来,就是一篇不错的文章。例如:学完了《送战友》这首深沉,感人的歌曲后,结合本学期学习的《再见了,亲人》一文,让学生读者歌词,听着音乐,展开想象:亲如兄弟的战友要上战场冲锋陷阵,你会用什么形式与他告别,你会与他说些什么?伤感的音乐背景下,学生沉浸在分别的场景中,触景生情,于是《保重、朋友》、《好想和你在一起》、《我的“亲”兄弟》等一篇篇美文诞生了。孩子既欣赏了音乐,又训练了习作,一举两得。
2、美术课中的素材
这几周的美术课,主要是创作帽子。周五上完美术课,趁着孩子们把自己设计的各种各样的帽子戴在头上时的那种兴奋劲,创作的灵感也来了。“同学们,你们的帽子各具特色,但别人不一定了解,你们打算从几个方面来推销自己的帽子,让顾客喜欢上你设计的帽子呢?”、“这么漂亮的帽子,你是怎么做出来的?”、“你的设计意图是什么?”、“上网查查,有关帽子的发展史”……根据老师的问题,选取你感兴趣的话题,写下来,让老师看看,向你学学。这一激将法还不错,《帽子的自述》、《我的帽子我做主》、《姥姥,收下我的礼物吧》、《奇特的帽子》等一篇篇文章诞生了。
3、体育课中的素材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玩游戏最能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引起他们的兴趣了。体育课上的活动,丰富多彩,聆听老师如何讲动作要领,观察同学练习时的动作、表情,亲自体验自己练习时的心理变化。写下来就会是一篇生动具体的文章。
4、思品课中的素材
五年级上册的思品课,有一单元是实践调查,调查的内容不限,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孩子们留心观察生活的能力。可孩子毕竟是孩子,撒手不管,他们会有“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感觉。于是,,根据油区的情况,我设计了几个调查点:1、商店名字的调查;2、油区树木种类的调查;3、班级近视情况的调查;4、家中晕车人的调查。班会课上,根据喜欢的话题进行小组结合,推选好组长,双休日进行调查。有的同学的调查报告还真是有理有据,像模像样。于泽冰的《有趣店名大搜索》发表在《金色少年》上。
科学课的实验报告,数学课的小日记等都可以成为孩子们的笔下作品,只要教师善于引导,学生留心观察,作文的素材源源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