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双向五环”课堂模式一月中的得与失(一)
曹守敏
题记:实施“双向五环”课堂模式已经一个多月了,在这一段时间里,我不断地问、不断地想:“双向五环”课堂模式是这样的吗?我的课堂实现高效了吗?这段实践过程中,有得也有失,我慢慢总结出来,慢慢反思,慢慢消化……
一、学生的自主学习到底是什么样子?
既然是改革,旧的观念和方法总会碍手碍脚,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对我也一样。起初,在我的印象中——也是第一次听安林小学老师做课,我初次感受到由学生自主的课堂的魅力,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也是从那时开始一直向往着这样的课堂。可能是“首因效应”的影响吧,我脑子里一直认为“高效课堂”就应该是那个样子:学生不停地说,变换着不同的方式展示:说、唱、画、演、写……从字词到句段的理解,从文本的内涵到外延及拓展,简直就是一台晚会!这样的课我们都愿意看,学生能不愿意上?可是课下老师该费多少工夫辅导呢?!
轮到我来做这样的课堂的导师时,忽然发现并不是这么回事!原来期待的所有展示的内容是那样烦琐!对学生学习课文并不能起到加深和拓展的作用!反而使我们原来课堂上能完成的任务完不成了!这是为什么?
自从读了《高效课堂100问》和听杨小平老师的讲座后,才明白:高效课堂之所以高效,在于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所有的形式都是在围绕这一目的在进行。所以,并不是为了展示而展示,而是到了必须展示的时候才展示!其主要的教学内容要围绕着“自学”开展!“对学”为辅——也就是在自己解决不了的情况下才向学习伙伴、小组成员求助,学习伙伴和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才拿到课堂上“群学”解决。也就是说班级展示这一环节在课堂上可有可无,纵使有也是只展示“最精彩的”和“解决不了的”,学生的自信和兴趣的培养全放在小组当中了。
原来如此啊!我如梦初醒,马上转变了自己的态度,改变了教学方式方法,课堂果然轻松起来,学生的兴趣不但没有减弱,积极性反而提高了——可能是由于更能发挥他们的主动性了吧,也可能是专家所说的:“孩子切实感受到课堂是由他自己做主的,不仅自由,而且自在,宽松的环境使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挥。”不仅如此,学生作业完成的速度提高了,正确率提高了,学生前两个单元的考试成绩也比去年同期有所提高:第一单元90分以上有33人;第二单元90分以上有42人,95分以上的就有23人,并且没有出现不及格的现象了。可是这样的课堂缺乏“亮点”,缺乏“观赏性”,甚至几乎没有什么“精彩”可言!根本是不值得“看”和“听”的课,因为不作为课堂的参与者来说的听课老师,太无聊了。
这样的课堂应该是高效课堂吧?——它不是为了迎合听课老师或专家的口味,不是为了张显老师的个性和技能,而扎扎实实地全是为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