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给学生一个读书的理由
朗读是语文课堂上的主旋律,可是如果只是一味地让学生读、读、读,不但起不到朗读的作用,相反,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可如何多给学生一个读书的理由,让学生有趣地读书呢?今天,我校王振会老师给我们班上了一节《荷叶圆圆》,她变幻无穷的引导朗读方式,让我受益匪浅。
比如,学生边读第三自然段边做动作后,王老师笑着说:“你们轻盈的舞姿又吸引来了两个小朋友。”
一听这话,孩子们都瞪大眼睛紧盯着屏幕,期待看到这两个神秘的小朋友。
随着课件的变化,孩子们惊叫道:“小青蛙!小鱼儿!”
“对,这两个小朋友可调皮了,想邀请咱们班的小朋友做游戏。”一听“游戏”二字,学生便来了精神,“他们说,谁能读熟这两段,才请谁做游戏。”
为了能做游戏,孩子们都认真地读了起来。
待孩子们都读完后,王老师的挑逗又来了:“时间太短了,他们俩还没有想好做什么游戏。现在,再请大家读读这两段,让他俩好好想想,好吗?”
之后,王老师出示的文字片中,“歌台、蹲、放声歌唱、凉伞、游来游去、很美很美”几个字变成红色,并用小括号标出。天真的孩子就又看着屏幕认真地读起了第二遍。
第二遍朗读开始了。
待学生都读完后,王老师一点击课件,惊讶地说:“咦?小青蛙跑走了,小鱼儿也跑走了!谁能把他俩找出来呢?”在音乐声中,上面几个词语陆续飞走了。
听了王老师的话,孩子们纷纷举手争着要做这个寻找人。接着,王老师分别找了两名学生来朗读。待学生读正确后,刚才消失的几个词语又飞了回来:“,同学们,我们辛辛苦苦找出来的词,一定要把它们格外读好啊!”
最后一遍,孩子们齐读,而且把红色的词语读出了重音。
有了王老师富有挑战性、趣味性的语言诱导,孩子们兴趣盎然地把文本读了4遍。在多次诵读中,孩子们不知不觉地积累了语言。
语文课上,教师想方设法多给学生一个读书的理由,就能让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主动,就能让课堂书声琅琅,就能让“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这一课程目标真正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