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看待大白纸上的黑点
今天我再次读了《大白纸和小黑点》这篇文章,内心有了全新的感受:学生有缺点不怕,就怕学生没有特点。
回看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一位哲学家,在一张大的白纸上画了一个小黑点,然后拿着白纸向台下展示,问大家看见了什么。大家一致回答:看见了一个小黑点,又问还看见了什么,大家都摇了摇头。哲学家说,你们应该看见的是有一个小黑点的大白纸!
《大白纸和小黑点》旨在让我们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忽视这个“黑点”,甚至想尽办法去掉这个“黑点”。但想视而不见“大白纸”上的“小黑点”谈何容易?如果我们在“小黑点”的周围添加上多种色彩,让这张“大白纸”变成多彩的纸,也就是让这个“小黑点”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成为多彩纸中的一部分,该多好啊!也就是说我们对自己的孩子和学生们,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小黑点”,不是揪住这些“小黑点”不放,而是让“小黑点”变成他们的特点,甚至于优点。
做老师的,我们平时总是希望每个学生每天的作业都按时完成并不出现错误,课堂上总能遵守纪律,卫生总能保持清洁。这种愿望当班主任的都有,但的确是不现实的。俗话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学生难免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小错误。如果我们不正确地看待,不正确地引导,那么学生身上的“小黑点”就永远变不成优点,在他那张多彩的纸上就永远发挥不了作用,甚至会适得其反。
记得我有这样的一名学生:他特别聪明,也特有礼貌,就是上课爱说话(我曾给过他多次的眼神,也曾和他谈过话)。我曾一度不喜欢他,也不再把他列在好学生的行列,但 一次的辩论会使我彻底地改变了对他的看法。那次辩论会上,他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一个人就辩得对方哑口无言,顿觉黯然失色。我当时为他的表现拍手叫好,并随即送给他“小辩论家”的美称。
孩子们是一张张的白纸,如果我们从科学的角度去考虑,就应当允许孩子们存在缺点,只是我们要想办法帮助孩子们,采取适合于他们的方法克服他们身上的缺点,使其成为他们发展中的特点,然后引导、教育,最终使其发光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