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小学作文 > 三年级作文 >

同课异构《识字5》【第三届种子研训】作文

2019-09-21 
《二年级上册语文识字5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移、谋、柴、焰、易、折、搓、绳、斤、独10个生字,会写满、容。2、能正
 

《二年级上册语文识字5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移、谋、柴、焰、易、折、搓、绳、斤、独10个生字,会写满、容。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谚语。

3、理解谚语、感悟谚语中包含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 在熟读谚语的基础上, 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识字、写字。

2、 小组合作, 在感悟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3、感悟谚语所包含的道理。

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实物:一根筷子,一把筷子。一根搓了半截的绳子。一张纸,一本书。

 一. 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在上课之前,没有机会见到环南一小的孩子们,但一直和大杨树(常瑞霞)姐姐是好朋友,对环南一小的学生素养非常信任。上课之前,问了带孩子进来的本班的老师,知道是二九班。导入环节,还需设计一下互动,以比较活泼的气氛进入课堂学习。于是,我这样来设计导语——】

  亲爱的二九班的孩子们,你们好!

  今天我们要合作完成一次学习。你们想知道我是谁吗?看屏幕,我叫宋新菊。昨天是重阳节,重阳节有个习俗是“赏菊”,因为重阳节前后菊花怒放。我就是重阳节出生,出生后,妈妈说:“一定要成为一朵新开的菊花”。所以,就给我取名叫新菊。这就是我名字的由来。记住我了吗?

   接下来,我们要一起走进这节课了。首先我们来看看,有几个老朋友向我们走来了——

【出示一年级下册识字8,也是谚语。选取了三则关于天气的谚语,作为旧知识,旧经验,引出新认知。】

谁会来读一读呢?提名读。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初三初四娥眉月,十五十六月团圆。

蜻蜓低飞江湖畔,即将有雨在眼前。

这些老朋友是我们一年级识字8里就认识的,那是我们第一次走进“谚语”, 【出示谚语】谚语:在群众中流传的固定语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反映深刻的道理。【再次了解谚语】

【出示】:1、燕子低飞要下雨。2、青蛙叫,大雨到。3、星星明,来日晴。

这几个谚语朋友和刚才的老朋友住在一个城堡里,名称叫——“天气城堡”。

 2.【出示】:识字五中的三句话。

这几个新的谚语朋友, 它们的城堡还没有名字,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一定能给它起个名字的。

3.导出课题,齐读。

二、初读谚语,趣味识字:

  1. 老师给同学提要求: 请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的读一读这些谚语,如果有不认识的字,先作上记号,再请教大桃子姐姐,或者问问你的同桌。

    2. 学生自由读。

  3. 趣味识字:

   a、生字朋友排好队来迎接我们了,来我们来叫叫它们的名字。(指名读,齐读这些加拼音的字。)移、谋、柴、焰、易、折、搓、绳、斤、独

   b、玩“快乐列车”的游戏:(读不加拼音的字)

  生字宝宝坐上了“快乐列车”,和我们一同开往“谚语城”了,大家高兴吗?         移、谋、柴、焰、易、折、搓、绳、斤、独

C、老师给生字宝宝找了朋友,看看你是不是还能准确的将他们读出来呢?

(读词语)

    d、我们把这些生字词放入课文中,再来温习一遍。齐读。

4、谁来告诉老师,你们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宝宝的呢?(交流识字的方法)

5、【出示全文】你是怎样理解这些谚语包含的意思的呢?

【此次,我设计的识字梯度是“有字到词到句 最后到文” 从加拼音到去掉拼音,逐步梯度提高难度。大姐在评课时说,识字的效果如何,主要是看孩子们接受的情况来判断。设计怎样的梯度识字,都可以达到目的。花王点评时持不同意见,因为环南一小的孩子素养比较高,预习的结果是已经全部识记。所以如果是针对自己教室里的孩子,识字的梯度应该这样来设计,由文,到文中的词,到单个的生字,再回到文中。这样的识字遵循着“浪漫阶段”应该有的特点。不可以直接把生字拎出来识记。我从大家的点评中看到了自己对学习梯度的缺失,再次深刻的感受了怀特海的“浪漫——精确——综合”的步骤不能乱。】

   三、读中感悟,巩固识字

  1. 看,我们来到了谚语朋友的家了。(课件出示这五则谚语) 

  a. 人心齐,泰山移。

2.出示“移”,通过做动作来理解:大家移一移你的小板凳,从你的位置移动到你同桌的位置。你感觉——很容易吧!如果是咱学校的景观石呢,你能很轻松地移一移吗?如果是一座大山呢?凭借你自己的力量,你能很轻松地移一移吗?如果是泰山呢?

【此处,大姐在评课时告诉我,对于识记“移”字,应该是不离开地面的改变位置,我让孩子们移动板凳,由于自己没有强调“移”的根本,孩子们都是抬着板凳。关于这句谚语,应该这样设计问题:孩子们,泰山能移动吗?不能,那为什么我们的先人把这样的谚语流传千年,是错了吗?肯定没有。泰山不能移动,前面的限定语是“人心齐”,是为了告诉我们后人,人心团结,人定胜天,表达的是团结的精神力量。】

3、再读第一句。

  b. “人多计谋广,柴多火焰高。”

  1、指名读,分排读,齐读。

2、 “计谋”两个字都是言字旁,你能从中领会这个词的含义吗?

生,计谋是用嘴商量办法。

对,看图片,人多,遇到困难时,大家都商量,想办法,出主意。

3、 出示图片,一根火柴的火焰图,很多柴火的火焰图。

我们从图片就明白了这句谚语的含义。

【此处,大姐点评时,点到了应该用字源解字的方法来识记“焰”字。首先出示“臽” ,从这样字的甲骨文可以看出,古者掘地爲臼,人在臼里,为陷。古人燃火也是在臼里,焰,即为火式很大,出了臼。这样讲,孩子们真正了解了字产生的根源。关于这句谚语,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齐心协力的含义就非常的鲜明了。】

  4. 再读谚语。

  c. “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

  1、 做实验来理解:一孩子来折一根筷子,一力气更大的孩子来折一把筷子,看看结果。

  2、说说你明白了什么?

  3、 引申词语,进行积累:人多力量大,团结就是力量。

  4、 男生女生合作读,齐读。

5、 巩固识字:“容易”的反义词是什么?“折”为什么是提手旁?

6、进行写字训练,出示“容”,观察、提醒、范写、描红、练写,评价。

【此处, 没有讲到“斤”和“折”两个字,其实在本课中,这两个的产生之间有着联系,应该重点讲好这两个字。“斤”,甲骨文:

 

本义:斧子一类的工具。“折”,在斤的基础上加了提手旁,甲骨文为: ,从手,手使用斧头之类的工具使之断裂的含义。无论是从字源上,还是从书写上,都应该作为重点。这处的设计,我做的不够到位。】

  d. “树多成林不怕风,线多搓绳挑千斤。”

1、 出示树林的图片。

拿出一张纸,比作一棵树。拿出一本书,比作一片树林。先让前排的孩子对着一张纸吹,然后对着这本书吹。从被风吹的效果上,理解“树多成林不怕风”。

2、 拿出搓了半截的绳子,接着往下搓,告诉孩子,这就是“搓绳”。并演示,没搓好时,容易断,示范。搓好的绳子后,不容易断。

【此处, 没有讲到“挑”字。这个字可以用图片呈现挑的动作。很轻松就解决了识字的问题。挑是形声字,从手,兆音。】

  e.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1、 指名说说自己的理解。一个孩子站起来说“一朵花开放,不是春天,百花齐放才叫春满园。”

我当时是这样设计的:你看我这朵花开的不美吗?为什么说,我不能代表春天呢?如果在我们的学校里,只有会唱歌这一种颜色,或者只有会跳舞这一种颜色, 这个校园是单调的,还是五彩的美!当然我们环南一小的孩子,琴棋书画,唱歌跳舞样样精通,多才多艺,真的是百花齐放。

2、 出示一朵花的图片,出示百花齐放的图片。

3、出示“满”,出示满的小篆,讲“满是形声字,从水,水满则溢。”认识满,写满这个字。

【此处 ,大姐点评时,强调没有讲到“独”, ,犬相得而斗也。羊为群,犬为独也。——《说文》。段玉裁注:“犬好斗,好斗则独而不群。”独,单一的。百花齐放,多彩的。花儿齐放,是齐心协力美好我们的生活。】

   四、整体感知,加强理解

  1、 出示五则谚语,问,你想怎么读这五则谚语呢?

   我示范敲着桌子打着节奏读,拍着手读,跺着脚读。

【此处 ,关于诵读谚语的方法中还可以“师读前半句,生接后半句”。当时没有尝试,也是因为时间已经差不多了。】

2、多种方式读过后,孩子们已经基本上会背诵了。出示图片,看图片背谚语。

3、同学们还记得上课之前天使姐姐给我们留下的问题吗? 给城堡起名字。

五、 课外拓展。

出示《众人划将开大船》。这首歌的歌词和本节课我们学习的谚语中有很多的相似,请大家课外欣赏一下,下节课上,我们一起交流心得。

     【此处 ,关于识字教学,在最后的环节应该是怎样的设计呢?根据怀特海的教育原理,遵循“浪漫——精确——综合”的学习原理,最后的环节应该是“综合运用阶段”。这样的阶段如何设计更好些呢?最佳的方案是“把今天学到的生字都嵌入其他的谚语中,再次巩固。”同时还可以这样设计拓展:大家去搜集更多的谚语朋友,然后把他们送到“天气谚语城”“农业谚语城”“团结协作城”中去。】

课后反思:

     这次同课异构,我深刻的体会到:

1、首先是准备自己的背景知识, 一应该准备的是,低段识字课程标准的要求要做到心中有数。其二是,本次识字是二年级上册的识字五,同时应该知道,二年级上册的识字中都设计哪些内容,这些识字根据内容的不同,应该用怎样的设计方法更好些。其三是,关于谚语的识字,我们的学段中哪些识字、课文涉及到了,在前还是在后,应该和本次识字课怎样融合。

2、在课程标准指导的基础上,深入思考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首先定出自己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自己想用什么样的手段来实现这节课的目标。对于第一重境界,落实有效教学框架,就是本节课设计重点。但是第二重境界,发掘知识这一事物的伟大魅力,在识字课上,一方面表现在字源解字上,真正了解字的起源处,才能真正在根本处吻醒这些字。另一方面表现在解读原文的精神内涵,比如“人心齐,泰山移”,不是能移动泰山,而是表明人们齐心协力,能产生人定胜天的团结精神和力量。有了这样的师生生命的共鸣,课堂才能走向深度走向高度。

3、关于识字课,要明白识字遵循的规则和其他知识接受的规律都是一样的,一定要遵循怀特海“浪漫——精确——综合”。我们往往是浪漫有余,精确不足,综合没有涉及。我们惯用的识字方法,诸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方法。真正的精确训练,要在字源解字上下真功夫。真正了解字的起源处,才能真正在根本处吻醒这些字。综合环节是最高境界。比如这节课,最后的环节应该是“综合运用阶段”。这样的阶段如何设计更好些呢?最佳的方案是“把今天学到的生字都嵌入其他的谚语中,再次巩固。”同时还可以这样设计拓展:大家去搜集更多的谚语朋友,然后把他们送到“天气谚语城”“农业谚语城”“团结协作城”中去。

4、认识到自己的短板。比如字源解字,比如文本解读的高度,比如对课标的深度解读和把握,对课标涉及到的问题,理解的不清晰。而这些短板如果不下功夫来弥补,自己就处于永远的瓶颈。而这些能力的提升,需下功夫啃读,真正的啃读。

5、上课之前的自己和上课之后的自己,已经不是一个自己了。每一次同课异构,我总是实战操作中,看到了自己的成长,尽管,我和几位老师相比, 经验欠缺,能力有限,每一次这样课堂后,我总是会坚持努力,哪怕只是克服了一点点,但我坚持自己,我在路上!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