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很累,我带过的实习生吴梦梦参加了招教考试,后天要参加面试试讲,和教研室的几个同行给她辅导了一天。在对她进行讲评和下一步准备时,我们无一例外地对这个即将走进教师行列的女孩说,一定要读懂教材,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会用教材。这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一致的,是从实践中得来的,教师要成为课程的研发者和创新者,会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真正优秀的教师一般都持有一种“材料式”的教材观。即对教材的理解为:教材不是“控制”教学,而是为教学服务;教材不仅负载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以此为手段,实现学生的一般发展为目的;教材是教学的辅助材料,教师拥有自主改造教材的权利;教材是基本的教学资源之一,而非唯一的教学资源。教师不再是课程的单纯消费者和执行者,而是课程的策划者及设计教材者,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用”教材教就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充分结合教材提供的素材,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根据教学目标需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对课程内容进行加工、调整、补充,最后完成教学设计,并实施于课堂教学。
“用教材教”的境界高于“教教材”,但高境界怎样到达?做起来比说起来难得多。教师需要沉下心来教书,先必须“啃教材”,潜心钻研教材,咀嚼教材,只有洞悉教材意图,熟悉教材体系,明确教材重点难点,这才具有“教教材”的资格。至于要达到“用教材教”的境界,还必须在吃透教材和吃透学生学习状况的基础上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教教材”是青年教师成长的必经阶段,也是“用教材教”的初级阶段。这个阶段只是因教师个人素质高低和努力程度不同而长短不同,想横空跳越这个阶段是不现实的。而且只有“教教材”教到得心应手之时,才是“用教材教”游刃有余的高境界。
我跟侯老师感慨:“我把教材实践教学了一遍,感受是完全不同的,有机会我要再把从一年级开始,把小学十二册教材过一遍,那样的感受会更加不同,我也会有更大的收获。”侯老师表示赞同,因为我知道只有通读教材,熟悉教材,才能真正地达到“用”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