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周六之约学习文言文
表演之绝技,描写之典范
—— 学习文言文之《口技》
傅录安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值此,我忽然想起了一位英年早逝的文艺青年——洛桑。他与博林老师珠联璧合,一张一弛,给我们带来了多少快乐。可能大家对这个名字已经忘记,上网上去找到他的资料,他凭着一张嘴,模仿出了各种乐器的声音,甚至是大合奏,神奇而美妙。
在中国,口技这一表现艺术由来已久,早在古典文学中就有记载。今天我们就学习《口技》一文,感受表演者那独特的艺术魅力的同时,也学习作者合理运用直接与间接描写的成功经验,更不能忘记理解文言文中字词与语法上的一些特点哟。
京中有善(擅长)口技者。会(正赶上)(有人家要)宾客大宴(名词用作动词:宴请宾客),于(在)厅事之东北角,施(放置)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名词:醒木)而已。众宾团(围着)坐(坐下)。少顷,但(只)闻(听到)屏障中抚尺(名词用作动词:敲醒木)一下,满坐(通假字,同“座”,座位)寂然,无敢哗(说话)者。
遥闻(听见)深巷中犬吠(狗叫),便有妇人惊觉(惊醒)欠(名词用作动词,打哈欠)伸(伸懒腰),摇(摇动)其夫语猥亵事(夫妻间的事)。(省略主语:丈夫)初不甚应,妇摇之不止(停止),则二人语渐间杂,床又从中戛戛。夫呓语(说梦话)。既而(一会)儿醒,大啼,夫令妇儿乳(名词作动词:喂奶),儿含乳(名词:乳头)啼,妇拍(安慰)而呜(哄孩子的声音)之。夫起溺(尿),妇亦抱儿起溺。床上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不停说话)。当是(代词:这)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床声,夫叱(大声吵)大儿声,溺(尿到)桶中声,一时(同时)齐发,众妙毕(副词:都)备(具备)。满堂宾客,无不伸颈侧目(伸脖子,斜着目光看,形容听的入神),微笑默叹,以为妙绝(副词:极)。
既而夫上床寝(睡觉),妇又呼大儿溺,毕(结束,完了),都上床寝。小儿亦渐欲睡。夫齁(hōu)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轻微地)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倾倒),妇梦中咳嗽之声。宾客意(心情)少(稍微)舒(放松),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一会,跟着)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jiàn)(古今异义词:今义:事物之间,古义:中:中间;间:动词,夹杂)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yè)(拉倒)屋许许(hǔ)(呼喊)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即使)(一个)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指出)其一端(一处的声音);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名词作动词:说出)其一处也。于(在)是(此时)宾客无不变色(脸色)离席(座位),奋(挽起)袖出(露出)臂,两股(大腿)战战(发抖),几(jī)(差点)欲(想)先走(逃跑)。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全、都)绝(停止)。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这篇课文是学习文言文最好的范例了,一是这篇文章内容比较容易理解,很多人可以通过读原文而理解课文内容70%-80%;二是字词比较容易领会,没有特别难理解的字词;三是内容生动,结构完整,深受大家的喜爱;四是本文包含了很多的文言文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总结归纳学习。
知识一:一词多义
1.坐:众宾团坐(v.坐下) 满坐寂然(n.同“座”,座位)
2.乳:妇抚儿乳(v.喂奶) 儿含乳啼(n.乳头)
3.妙:众妙毕备(妙处) 以为妙绝(好)
4.指:手有百指(n.手指) 不能指其一端(v.指出)
6.绝:以为妙绝(极) 群响毕绝(停止) 率爱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
7.发: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发出) 舜发于畎亩之中(被任用) 发闾左谪戍渔阳(征发)
知识二:古今异义
1.会,古:适逢 今:会议
2.但,古:只 今:转折连词,但是
3.间,古:夹杂 今:事物两端之间
4.股,古:大腿 今:量词
5.走,古:跑 今:行走
6.是,古:这,那 今:判断动词
7. 虽,古:即使 今:虽然
知识三:词类活用
1.京中有善口技者(善: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擅长。)
2.不能名其一处也(名:名词活用为动词,说出。这时我们可以想象一些词语,如莫名其妙、不可名状等。)
3.妇抚儿乳(乳:名词活用为动词,喂奶。)
4.妇手拍儿声(手:名词活用为状语,用手。)
5.众妙毕备(妙: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妙处)
知识四:特殊句式
倒装句:会宾客大宴(宾语前置句:“会大宴宾客”句意:正赶上一家摆酒席大请宾客。)
知识五:时间量词
少顷 既而 是时 一时 未几 忽 俄而 忽然
1.表示突然发生:忽 忽然
2.表示同时发生:一时
3.表示相继发生:既而
4.表示在特定的时间内发生:是时
5.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俄而 少顷 未几
文章赏析:
这篇文章不仅是学习文言文很好的范例,也是我们学习写作的好范文。
一、 结构完整,层次清晰:
开篇点明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重点说明道具的简单“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仅此而已。在此期间发生了什么事,大家已经非常清楚了。表演结束,“撤屏视之”,仍是如此。
二:一波三折,跌宕起伏。
表演开始了,“满坐寂然”,既而一家人觉醒,大人,孩子,哭的,吵的,窃窃私语的……声音不大,却很温馨。在一阵骚动后终于又慢慢地归于平静。宾客们也放松了下来,甚至还能听到老鼠夜间出来活动,不慎碰倒瓶子的声音。高潮突起,大火吞噬,危急之中,救火的,呼叫的,哭叫的,房屋倒塌的……各种声音,应有尽有呀。听众都已经身临其境,“几欲先走”,在那里坐立不安了。
三、 描写细腻,交织有序。
第一段,交代口技表演者和表演的时间、地点、设施、道具,以及开演前的气氛。这部分是下文记叙精彩表演的铺垫。一个“善”统领了全文。
第二部分(第二段至第四段),写表演者的精彩表演和听众的反应,这部分是全文的主体。
先写一家人深夜被犬吠惊醒的情形,这是直接描写;又通过对宾客反应的描写,表达了对口技表演的由衷赞叹,这是间接描写。
再写表演一家人由醒复睡的情形,以及宾客的情绪变化。仍然运用了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的方法。由前一个高潮落入低潮,并为下一个高潮蓄势。
最后表演了一场突然而至的大火灾的情形,以及宾客以假为真的神态、动作。写作手法与上文如出一辙,直接与间接描写的完美结合,再一次为表演者的精彩而折服。
第三部分(第五段),写表演结束时的情景。再次交代表演者的道具仅“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与首段相呼应,说明在演出中未增加任何道具,刚才的精彩表演的确是从“口”中发出的。照应了“善”字。
本文记叙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读来身临其境,如闻其声,令人叹服.作者笔下的这场口技表演距今已三百多年,今天仍能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