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小学作文 > 四年级作文 >

同样做法,这次却没那么灵作文

2019-09-19 
同样做法,这次却没那么灵又到期末复习阶段了,两周的复习时间对孩子们来讲非常重要,如果老师能够安排和引领
 

同样做法,这次却没那么灵

又到期末复习阶段了,两周的复习时间对孩子们来讲非常重要,如果老师能够安排和引领好,帮助孩子巩固和提升一个学期的知识,最后考出心里想要的成绩,那时家长满意,孩子高兴,老师也开心。可语文这门功课听说读写头绪繁多,怎样合理有序安排复习,让孩子们在有限的时间内既夯实基础,又乐此不疲,的确很有技巧。正当我为此绞尽脑汁想办法时,前几年抽签背诵课文的做法突然在我眼前闪现,透过柳暗花明,我仿佛看到了又一村。

记得当时我教三年级,事先将要求背诵的课文分别写在纸签儿上,谁先准备好谁抽签,抽到哪一课的某段,就背诵某段。如果对第一次成绩不满意,还可以申请再抽一次。意想不到的是,当时这种做法很受孩子们的喜爱,为了得到好成绩,很多孩子模仿我的做法,在家里自己动手做签儿,让爸爸妈妈协助,模拟背书,有的孩子觉得挺好玩,在玩中把所有的签儿都抽完,所有的课文都背完,只等着到课堂上抽签了。一位家长在校门口见到我,高兴地说:“还是老师有办法。原来孩子就是不愿意读书背书。现在可好了,一放学就呱呱呱地读书,直到把课文背得滚瓜烂熟才放下。”抽签背书的方法真妙!我暗暗庆幸自己找到了一付激发孩子们读书背书的灵丹妙方。

孩子们摇头晃脑背书的情形又一次在我脑海中回放,我责备自己差点把这传统做法忘记了。这次还沿用过去的抽签法,效果一定还很好!

当天晚上我做好了签儿,为吸引孩子的眼球,我还对签儿做了包装,不仅涂了鲜艳的颜色,还贴上了小动物头饰,让人看了手心就感觉痒痒。第二天,我把签儿桶放在讲台上,孩子们大眼瞪小眼看着我做的玩意儿,都想上来摸一摸,我给他们讲这是背书签儿,还把玩法讲清楚,提醒他们在家也可玩。

两天后,有七八个孩子按捺不住内心里的兴奋和激动,迫切要求抽签。接下来几天里,又有十几个孩子顺利完成背书。可这之后,不但没有出现背书高潮,反而出现了我不想看到的沉寂。课下,我悄悄问他们在家是否演练,孩子都摇头回应,背书复习陷入了被动、尴尬的局面。可想而知,背书的效果远没有上次好。

同样是背书,所用的方法一模一样,第一次效果出奇的好,而第二次为什么就不尽如人意了呢,这是为什么?仔细回味两次的做法,经过反思,我认为出现第二种兴趣不浓的情形,不是方法错误,更不是孩子的问题,主要原因是策略不对头,没有摸准孩子的心理,缺乏变化和新意。三年级的孩子年龄尚小,对新事物敏感,突然把背书变成抽签,他们觉得新鲜,都想尝试,这种做法迎合了他们的心理,所以出现了每个孩子都兴趣昂然,背书高潮一个接一个的喜人景象。但第二次面对的是四年级孩子,他们较三年级孩子心理成熟,见多识广,对新事物不那么敏感,做任何事也不那么热情高涨。试想如果能在激发兴趣上动点脑筋,在背书环节上想点办法,让兴趣转化为内在的学习动机,感到是在为自己而学习,一旦有了这样的意识,一定会出现理想的效果。

同样的做法,效果却不相同。这件事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策略,班门弄斧、机械模仿、简单复制……类似换汤不换药的做法其实在教学中屡见不鲜。教学如同一日三餐,每天都是相同的饭菜,谁见了都会倒胃口。这次出现的结果像是给我打了一针强心剂,让我清醒认识到做教师心要细、胆要大,思维要创新,要引导孩子将兴趣转化尤为动力,备课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孩子,要有的放矢,因势利导。对教学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都要开动脑筋,多想办法,要不断问自己:你有新的方法吗?你的新方法有艺术性吗?学生喜欢吗?只有这样,教学工作才会精彩纷呈,不断有新的奇迹创造出来。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