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成长故事”一起成长
—— “成长故事交流会”备课琐记
去年,我有幸参加了濮阳市教研室举办的口语交际课观摩教学活动。我选定执教“成长故事交流会”这一课题。为了上好这节课,我反复斟酌,几易教案。随着“成长故事交流会”教学设计的不断改进,我对口语交际教学的认识也逐渐清晰。回想这次观摩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给我最大的收获是对口语交际课教学理念的转变、提升。
一、“交流”不同于“交际”。
最初,我的理解很简单,认为让每个孩子清楚具体地讲一个自己的成长故事就是“成长故事交流会”。为了激发学生说的兴趣,我把交流范围圈定在“玩具里的成长故事”。于是,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思路:一是创设情景,引出话题。由课件展示各种各样的玩具,引发学生联想起和玩具有关的往事,使学生有话想说,相机揭示课题。二是示范引路,明确方法。老师声情并茂地讲述自己记忆深处的关于玩具的故事,然后引导学生评价,相机总结出讲好成长故事的要求。三是思维飞扬,互动交流。即每个组员按照要求在小组内讲述自己的成长故事。四是展示交流,总结评价。即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推荐三四名学生上台展示讲述,并根据要求评出“故事能手奖”、“最佳故事奖”等。
教学思路这样定下来后,我请王庆华老师指教。王老师看过后,没有就具体的教学设计谈什么建议,只是反复说:“新课标强调口语交际要双向互动交流,跟以前的说话、听话是有本质不同的。作为老师,要想办法创设多种情景,让孩子们互动交流。”听了王老师的一番话,我再仔细琢磨自己的教学设计,发现自己的设计只是停留在了“讲好成长故事”这一层面上,师生、生生间缺少互动交流,根本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交际”。
二、“互动”不等于“漫谈”。
走出第一次的认识误区,再次设计时,我就挖空心思想“什么话题容易互动”。最后,我把交际话题改为“成长的快乐与烦恼”,教学目标定为“积极创设不同的情景,引导学生乐于向他人畅谈自己的快乐,倾吐心中的烦恼,学会与人分享快乐,分担烦恼。”教学思路为:一是谈话导入,揭示话题。二是创设情景,实践演练。由名言“快乐与人分享,就会收获双倍或者更多的快乐;烦恼与人分担,就会减少一半的烦恼,甚至烦恼就会消失”。引出交流话题,首先引导学生把自己成长中最快乐的事情在三人小组内交流一下。要求:讲述者把要表达的意思讲清楚,把体现快乐的地方讲具体,注意交流的语气,并关注对方的反应;听的同学要随即应对,交流听后的感受、联想等。然后引导生生进入第二个交际内容“找朋友倾吐烦恼”。生生交流前再次给倾诉者、倾听者提出要求。生生在小组内交流之后,老师与学生进行了互动交流的展示。而在师生展示交流环节,仅仅局限于交流内容的点拨,却没有交际技巧的提升。紧接着又进入第三个交际话题“激励他人莫灰心”。此环节,老师创设多种情景,请每个小组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交际。
情景一:小英参加钢琴6级考试,连续两年都没过关。小英伤心得趴在钢琴上,一边哭一边说:“我再也不学钢琴了。”假如你是她的好友,你该用怎样的成长故事激励她呢?前后同桌扮演不同的角色,尝试交流一下。看谁能让小英鼓起信心。
情景二:小娟学习一直很努力,可妈妈总拿她跟邻居的孩子比。成绩比人家少考两分,妈妈就会满脸怨气;成绩超过别人了。妈妈优会数落小娟没人家多才多艺,什么不会滑旱冰了,不会跳舞啦……小娟很苦恼。假如你是她的同学,你会怎样帮助她走出苦恼?
情景三:每当下课,同学们都三五成群玩游戏,很是快乐。可小兵总是孤零零的站在一边,因为同学们都不愿意和他玩,小兵很是难过。假如你是他的老师,你会怎样劝慰他?
最后,老师总结:故事交流会一种形式是讲故事,这种形式要注意感情饱满、有感染力;开头结尾礼貌用语。另一种交流方式就是谈心一样。这种方式要做到语气委婉、语调低一些;诚恳,故事慢慢引出,对不同的人、不同的情景,故事内容选择要适当。
按照这样的思路教学设计出来后,我又一次请王老师指教。像第一次一样,王老师没有就具体的教学设计提什么建议,而是说出几句这样的话让我再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口语交际的教学设计要体现由扶到放,由不会交际到会交际的层次;口语交际的技巧,要让学生在交际过程中润物无声地感悟到,而不是老师塞给学生的;口语交际教学每一次都有主要的训练目标,不能随心所欲,信马由缰。
反复琢磨王老师这几句话,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我意识到:自己的教学思路仅仅为了“互动”而设计,从“畅谈快乐”到“倾吐烦恼”再到“学会鼓励”,没有明确的训练目标,也体现不出“由扶到放,由不会到会”的训练梯度。整个教学过程像一盘散沙,没有一条明细的训练主线。按照这样的教学设计一节课下来,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根本得不到有效的训练、提升。
三、“梯度”中有“高度”
这次,我不再急于设计教案,因为前两次设计的偏颇让我意识到,备好一节课决不能一叶障目,一定要对这节课编排的意义,承担的任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于是,从新课标对口语交际的要求,到每册口语交际应达到的标准,再到这节课所承担的训练任务,我反复斟酌。最后确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学会向他人讲述成长故事,并把故事内容讲清楚、说具体。在别人讲成长故事的时候,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并能主动与讲述者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 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思路:一是谈话导入,引出话题。我这样设计引入话题:“咱们过去举行过故事会,这节课咱们进行的是成长故事交流会。成长故事交流会重在交流。那么,我们怎样做,才能既把故事讲好,又能尽情交流呢?”二是示范引路,教给方法。在学生观看示范交流录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
A、讲故事的同学是怎样与别人交流的:
(1)讲故事的同学声音很洪亮——(这一点是讲故事最基本的要求。)
(2)讲故事的同学把故事内容讲得很清楚、很具体。——(讲故事的人首先要把故事讲清楚、说具体,这一点很重要。)
(3)讲的时候他还加上了动作、表情,——(讲故事要尽量做到有声有色,生动形象,这样故事更能吸引听众。)
B:听故事的同学又是怎样与讲故事的同学交流的:
(1)讲的好的地方进行了表扬——会欣赏
(2)对不满意的地方提出了意见建议——提建议
(3)自己有同样的经历或感受也进行了交流——表同感
(4)听后明白的道理也进行了交流——谈启发
(5)对自己感兴趣或不明白的问题进行追问——善发问
同时,讲故事的同学也好,听故事的同学也好,对别人提出的问题要灵活应对,这对于交流来说是很重要的。
三是小组交流,互动实践。请同学们运用感悟的方法,把自己最感兴趣的故事,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演练。在此基础上,小组展示,再次引导学生针对交流的要求进行评价,使交际技巧进一步得到巩固。四是全班交流,升华提高。这一环节是对本节课训练目标的又一次全面的体现和提升。五、课堂总结,延展生活。五个教学环节使教学目标层层落实、巩固,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也在梯级训练过程中逐步提升。
随着“成长故事交流会”教学设计的不断改进,我对口语交际教学理念的认识也在“成长、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