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家长与孩子沟通出现阻抗,不是因为沟通内容出了问题,而是沟通方法或者沟通时的情绪出了问题。与孩子有效沟通的流程:第一,鼓励孩子把情况说完,家长不要过早做出评判或者下结论性;第二,共振孩子的情绪,用心陪伴,并用“还有呢”,“接着说”,“很好”,“对”等这些正向的语言,让孩子感觉到爸妈真的在乎我;三,让孩子自己说出对某个问题的看法,自己得出结论,别管这个结论对错与否,首先肯定孩子。其次,再说出自己的看法,供孩子参考(孩子的自信心和价值感由此而来);第四,不要试图用情绪改变孩子的情绪(这是最糟糕的沟通方式,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而且伤害关系),如果孩子情绪失控或者低落,这个时候最好的方式就是陪伴,而非急于解决问题。五,家长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不是控制而是管理),别让孩子看自己的脸色“初一十五不一样”,要做到理性沟通,而非带着情绪。第六,家长更不要用行为改变孩子的行为(如家长用打孩子的方式解决孩子的偷别人东西的行为)。第七,家长在认知上和孩子达成共识或者趋同,但一定不要完全相同,如果每次都让孩子与自己认知一样,一方面孩子永远长不大,另一方面,这样的家长做的最累。
家庭教育的根本就是家庭成员间的有效沟通,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才是家庭和谐的最有效的途径,也是从根本上解决成员之前矛盾最有效的方法。在家里面,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和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