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李镇西《做最好的家长》,给我最大的感触是:女儿李晴雁真是太幸运了,父亲李镇西在应试教育盛行的时代,以素质教育来“管教”,为她创造了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
李镇西观点一:
学习信心比学习成绩更重要――从不对孩子提过分的要求,要做的就是鼓励、表扬。对于小学生来说,考试成绩并不重要,关键的是呵护孩子的自信心,保护孩子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让孩子养成学习的好习惯;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提高学习效率。
我的做法:
儿子的语文成绩总是提高不上去,对此我很郁闷,特别是作文,近段儿时间以来写的一直不怎么样。我没有像个别家长,孩子考试成绩不好就打骂孩子,可心里还是有点失落的,我觉得孩子也能看出来。看来树立“学习信心比学习成绩更重要”的观念,要从我做起了。以后要多鼓励、表扬孩子,提高他的学习兴趣。
李镇西观点二:
不要用粗心原谅自己――考试的失败不是粗心,而是由于知识不熟炼所致。
我的做法:
这点我做的不够,有时我会用粗心原谅孩子。比如有些字词的掌握上,孩子写错偏旁、用错词语,总认为是孩子粗心,仔细想来,还是知识欠缺。知识欠缺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哪些地方欠缺。我以后要向过江龙妈妈那样做,把孩子知识欠缺点当做丢失的果实,让他一个个的捡起来。
李镇西观点三:
善于在学习中发现问题――给孩子讲提出问题的重要性,让他认识到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的意义,没有问题,说明思维不活跃――“打开科学大门的第一把钥匙,无疑是问号。
我的做法:
孩子这方面做的不够,也不知道为什么,很少见他问老师问题,在家他的问题可多了,课内的、课外的,总是问来问去,有时候问的我都不知道如何回答。我总是告诉他:“你有疑问,才说明你动脑筋去想了,不问,证明你根本没认真去想。在学校不懂,你就去问老师,老师会用非常易懂的道理让你理解,在家你问妈妈,有时我解释的就不是很明白……”可是说归说,他还是很少问老师。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上周他们做的一张数学报,有一道估算题,他把588元估成了590元,当时我检查时,就对他说应该估成600元,他拿出那张报纸给我讲了半天,说应该“整十整百”的估,我一看,例题还真是这样的。没想到报纸发下来时,那道题老师判错了,说应该估成600元。我就让孩子去问问老师为什么是这样,可到现在他也没问。
看来以后我要多鼓励孩子提问,不仅仅是在家问家长,还要在学校问老师、问同学。
李镇西观点四:
树立紧迫的时间观念――明确任务,减少犹豫;形成规律、养成习惯;专心致志、有效劳动。
我的做法:
孩子学习习惯不太好,特别是周末,这与我有很大的关系。其实说起来好习惯的培养,对孩子、对家长都是非常需要毅力的。闲时,对孩子要求就严一些,忙时,往往就忽视了对孩子的要求。以后要在“形成规律、养成习惯”多下功夫。
李教授还有好多教育理念值得我去学习,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开始,我努力去做最好的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