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阳,只因有你
轻轻抬起手,拈去你散落在肩头的长发,抚平你因粗心而忘规整的衣领,擦去你哭诉后腮边的点点泪花------
这画面叫人感到温馨,总有盈盈粉泪溢满眼眶的冲动,总令人想起慈祥的长者、知心的大姐,其实,更多时候,她也更喜欢老师们把她当成老大姐,而不是威严的校长。但她又确实是一位校长——向阳小学的校长。
肩负重托
新世纪最容易勾起幻想的心灵,人们用最美好的语言赞美它,用最辉煌的愿望憧憬它,用最辉煌的构想设计它。在此世纪之交,全县唯一的一所县教体局直属小学——滑县向阳小学诞生了。一个新世纪的宠儿,领导说:它将是全县示范小学,全县教研教改的窗口,从它的校长到教师的配备,从它的硬件设施到软件着陆,都将是一流的,它创造的业绩也将是一流的!
沉甸甸的,一份沉甸甸的重托,一份令人生畏的希望啊!领导把充满期待的目光投向校长,教师把依赖的目光投向校长,社会把怀疑的目光投向校长。一件花上衣,一条黑裙子,一位衣着朴素的女人,庄重地站在了这目光的另一端——那个焦点上!
“办出特色,争创名校,高质量完成我们的三五目标!”铿锵的话语掷地有声!炽热的目光烤的人睁不开眼,她何以说得如此稳健?是殷切的期待激起了她的雄心壮志,还是有备而来成竹在胸!?总之,她的话,让迷茫的眼睛看到了希望,让犹豫的心坚定了理想,让所有关注的目光升起了渴望!
赤脚而战
蓝图总是瑰丽的,希望总是美好的,但通往成功的路,却是如此艰辛。
一千多套桌椅凌乱待组,而再有几天,就要开学了!怎么办?校长坚定地说:“我们自己干!”装一把椅子,要拧16条螺丝,装一张桌子,要拧14条螺丝,一套桌椅,共需拧30条螺丝。两人一组,每组四套,共要拧1200条螺丝!我们学校,才7个男老师,余下的全是女老师。这些从未拿过扳子、钳子的手,也叮叮当当地干起来了。穿着高跟鞋蹲着拧,时间久了难受,就把鞋子撂开,光脚干;蹲的时间长了脚麻,干脆坐在地上拧;坐久了,新铺的水泥地凉气透骨,就垫本书跪着拧!正值三伏天气,一个个满头大汗,衣服脏了,手磨破了,谁也没想过退缩。因为,在老师眼前,总有一位三十八九岁,光着大脚板,坐在水泥地上认真地拧螺丝的人——我们的校长!她和我们一样,不但拧好,还要把拧好的桌椅,一个个搬上二楼、三楼、四楼。
这画面,印在脑子里,深刻而清晰。它时时牵动我的情感让我一遍遍温习。每一边,总有新的感动让人潸然。我们为她感动,她却在全校大会上,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几度哽咽:“老师们,有你们这样的好老师,我们的学校不愁有发展!”
忙于联络
凹凸不平的校园,一座空荡荡的教学楼,连组装桌椅都舍不得雇人,办学初期的艰难可想而知。但在如此困窘的情况下,校长却坚持让老师们走出去,到外地取经探宝,提升教师整体素质。于是,我们坐着大客车,穿梭与周边县市:安阳,濮阳,林州,郑州-------学习成了我们的家常便饭。而这些,要归功于我们的联络员——史校长。安阳一实小有她同学,跟老同学一联络,去!一辆大客车拉去了全体教师,参与一实小的优质课评比活动;东南营小学有她上海师大培训时认识的朋友,跟人家一联络,去!参观校园,参观教室,感受学生课间生活,聆听校长经验介绍,我们完全融入其中。用眼看,用心听,用笔记,全身心感受着扑面而来的新的信息。
当我们沉浸其中,津津乐道时,校长却又再联络着下一个目的地,她乐此不疲,舍得投资。因为她喜欢看老师们回来后一脸收获的喜悦,喜欢听老师们大聊参观后激动的心情,她以最大的喜悦和幸福,感受着教师的成长。有人问她:“花这么多钱值得吗?”校长总是笑笑:“你去看看学生的变化,就知道值不值得!”
其实,不仅是学生的变化,还有这些不能忽视的数据:
2000年9月,全校220名学生;
2004年9月,全校在校生1400名学生,标准化教学班各年级爆满;
2006年9月,在校生2000多人;
2007年以来,要到向阳小学上学,还得教育局特批;
现如今,我们在校生已突破4000人!
从没人愿意来这儿上学,到我们的毕业生成了各初中的抢手对象;从向别人学习,到我们的校本课程研发,成为全县的榜样。经典诵读和写字,已成为我们腾飞的两只翅膀。这些成就的取得,来自于教师自身水平的整体向上。一个个肩托背扛,校长把老师们,送上名师的殿堂!
她是最尽职责、最成功的联络者!
风雨如磐
创业的滋味,如青柿子一样艰涩,既有将要成熟的喜悦,也有成长中的酸楚。校长带领我们,搬过砖,拔过草,锄过地,擦过墙,荒野般的校园,如今已是草木葱茏,玉兰飘香。在享受成功的喜悦之时,也听过各种蜚短流长:
2000年9月,第一批学生入校,有人说:“大都是被其他学校开除的学生,咱孩子可不能去那儿上,别给熏坏了!”这不全是事实,但也不乏真实,我们在这样的非议中,开始了向阳的成长。
2003年7月,六年级升过初中后,有人说:“向阳小学一个学生也没考上,白板!”其实那年,我们的升学率已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
善良的我们在全身心的改变这些恶语中伤,但流言蜚语不会因为我们的善良而退让,2004年7月,有人说:“谁还去向阳上啊,好多家长都把孩子转走了!”是有转走的学生,但为数不多,反而是我们要录取几十个插班生,报名参加考试的竟多达三四百人!
不想再罗列下去了,每个字都会掘开我们内心的委屈,冲开泪水的闸门,让我不能自持。我常想:校长听到这些话,会怎样想呢?但她在我们面前,从未流露过只言片语。为什么不说呢?为什么不气愤呢?是想以她的宽容、豁达涵盖一切?还是以充足的干劲、昂扬的斗志来应对,不屑一顾呢?不得而知。只记得她说过:她的喜怒哀乐,是学校的晴雨表,她的一举一动,牵动着全校师生的眼睛。她不想有闪电雷鸣,暮霭沉沉,雪雨风霜,只想以灿烂晴空,为老师们,为向阳,撑起一片无风无雨的天!
在这片晴空下,向阳虽历经风雨,却安如磐石,一个十年规划,两个十年规划,一步一个台阶,正健康而茁壮的成长!
虽以女人羸弱身躯,却有男儿豪迈激情。千秋豪气,永铸向阳雄风!“以德治校,科研兴校,管理强校”的铿锵誓言,还在耳边回响,而今的向阳,已在您的呵护下,出落得如此荡气回肠!
纵观发展的历程,总有辛酸与感动、收获与喜悦的泪水恣意奔涌。向阳是一朵花,您捧在手上,精心呵护,耐心培养:
一张张奖牌,一顶顶桂冠,陈列着不朽的向阳;
漂亮的字体,古韵悠扬,讲述着向阳的辉煌;
络绎的到访,不绝的赞叹,吟咏着特色兴校的伟大构想!
只因有你,向阳,一个经典的符号,镌刻在滑县教育史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