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小学作文 > 四年级作文 >

擦亮作文的星空——读《我的作文教学主张》作文

2019-08-22 
管建刚——这个名字与我并不陌生,因为《小学语文教师》中开辟有他的专栏。每一期都有他关于作文教学的故事,文字
 

管建刚——这个名字与我并不陌生,因为《小学语文教师》中开辟有他的专栏。每一期都有他关于作文教学的故事,文字轻松、随意,当下令很多一线教师头疼的作文教学,在他的笔下很有“把玩”的意味。一件不容易的事,做到如此地步,不能不说是一种境界,他却谦虚的自称为“一管之见”。近日,寻得一本他的新书《我的作文教学主张》,有机会全面系统的了解他的作文教学,实乃一件幸事。读后,引起强烈共鸣,但有些观点,以我现有水平看来,似乎很难苟同。

 

因为是一线教师,所以管老师的文字没有专家意义上的虚、高、空,而是紧贴学生和课堂,他的观念和具体操作办法实际、有用,又不乏高屋建瓴,是引领一线教师进行作文教学的绝佳教材。

 

首先,管老师提到了作文的“兴趣”,这一点,我们都不陌生,可让学生保持持久的“写”的兴趣,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也是我们一线教师头疼的事。针对这一点,他说:兴趣来自需要,没有需要就没有兴趣,你要想出一套法子,让学生在你的“法子”里,想写,愿写,乐写,那才是最好的作文教学。他的法子就是创办能让每一个学生随时携带,不只是让班上学生能看,也能让爸爸妈妈、亲朋好友看的“班级作文周报”,让学生在上面发表文章。仔细想想,“发表意识”和“读者意识”真的就是这么重要,不要说发表一篇文章了,就是被校信通推荐一篇文章,心里就会暗自窃喜好几天,在那几天里,就会琢磨着再写些什么,如何写好,可以再被推荐,大人尚且如此,何况孩子?而且,校信通就是一个具有“发表”和“读者”的平台,在新学期里,就应该尝试开展班级博客圈,让学生在这个绿色平台上不断学习、发表、超越。即便有了“作文周报”,孩子还是会有懈怠情绪,管老师又策划了三大写作动力活动:“等级评奖”“积分活动”和“稿费活动”,促进学生持久的写作兴趣。

 

书中,管老师“生活”重于“生成”、“发现”重于“观察”、“真实”重于“虚构”、“文心”重于“文字”、“课外”重于“课内”的观点,我都非常赞同。其中,他“多改”重于“多写”、“讲评”重于“指导”的观点我尤其认同。“文章不厌百回改”、“作文三分写,七分改”、“好作文不是写出来的,是改出来的”这些都告诉我们修改的重要,可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只要写完最后一个标点,就感觉万事大吉了,都对“改”持排斥态度。管老师用将近十年的时间,建立了一个“我要改”的系统。因为学生要在“班级作文报”上发表一篇文章,都要经过六次有针对性的修改,每一次都有具体的要求。管老师也说,写作上的“我要改”,绝不是件简单的事,需要根据自己的、班级的实际找到一个非常有力的、有效的实践点。我自己深知修改的重要,一篇文章,每一次修改都会找到瑕疵,即便经过无数次修改感觉已没什么了,变成纸质的以后,还会有很多不满意。学生的问题是从思想上不重视,不愿改,因为没有尝过修改后的甜头,所以也发现不了什么问题,如何做好,真是任重道远。不过,我又想到了“校信通”博客,如果规定,每个月每个人要上传几篇博文,这些博文,不让家长帮忙,要让同学之间互评,那是否就促使他要修改呢?并且以此为起点,慢慢形成习惯?

 

关于“讲评”重于“指导”这一点,在平日的教学工作中,我就是这样认为并这样做的。读管老师的文字,让我对这一做法有了更科学的认识,并且给我提供了可供操作的方法。书中,管老师讲了“为什么‘作前指导’是食之无味弃之不可惜的”、“不明事理的帮助是有害的”、“怎样学说话就怎样学写作”以及“绿色无污染的‘作后讲评’”。其中,上好“作后讲评”课的三件事,对我最有帮助。他说,上讲评课,第一要紧的,是认真读学生的作文,带着研究文本的眼光和心态,一边读,一边做三件事:第一,欣赏。讲评课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大面积欣赏学生的作文,一个比较可行的办法是抓“好句”,写精彩一句话,每个学生努力一下,都做得到。每个学生都被欣赏,才是老师带班教学最要关注的事,因为小作者听到朗读他的句子和名字,作文带给他的尊严和荣耀、自信和光荣,一定会使他对作文产生新的认识和感念,这一点,很有认同感。第二,挑刺。讲评课不能光说好话,要能指出真切的问题,要梳理学生写作中出现的比较共性的问题。管老师把这些“病”进行了归类,主要有:“的”病 、“我”病、“心想”病、“关联”病、“开头”病等等。一次作文中,“病”不会只有两三个,会有很多,老师要选,每次讲一两个典型的,多了,学生也顾不过来。时间长了,学生的语言就会准确、顺畅、干净、利索。想想,真是这个理儿,我也这样做,只是没有形成系统。第三,训练。主要从两个方面引出来,一是从学生写得好的地方引伸出来,另一方面是从学生写得不好的地方引伸出来,有针对性训练,长此以往,写不好作文都难啊!。

另外,管老师一周让学生写一篇作文,而不是一节课写一篇的做法,我感觉也很有道理。它的秘密在于,作文要深入学生生活的每一天,而不是一节课写了,从此不闻不问。每个周一,他就宣布写作主题,让学生用一个星期去发现符合主题的材料。表面看,它是搜集写作素材,隐在背后的是,写作由此成为学生的一个牵挂。牵挂能使人敏感,敏感能使人获得灵感。这一点,之前我是没有想过的,我感觉很实用,也很有道理。

但书中最后说,“写作”重于“阅读”,他说:不让儿童照着课本中的语言说话,儿童有足够的“诗人”话语,不要封住他诗人的嘴巴,老师要做的就是要保护,要发掘,要呵护儿童的语言,纵容儿童的语言,让儿童用自己的“诗”的语言来写作。这句话的后半部分,我是赞同的,但不让学生多读,多背,只写我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学生大多都是凡夫俗子,他没有很好的阅读积淀,用什么去写?他还说,现在的 “师生同读一本书”更让他无法接受,他的理由是:同读一本语文课本还不够,还要让学生读同样的课外书,他们忘了不同的学生对语言的需求是不同的。也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同一本书,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悟和收获的,好的作品,它带给人心灵的震撼是一样的。当然,一本书,他融合的是作者的思想和观念,不可避免会有狭隘和偏颇,也在情理之中。重要的是我们读者能“汲其精华,弃其糟粕”,找到适合自己的思想和方法。

 

在作文教学方面,管老师可以说已经是专家了,当有人邀请他上一节作文课时,更多的时候,他总是婉言拒绝,他说:我不知道你们班学生的作文情况,要上,必需先要把学生的作文发过来,研读之后,才能上课,这就是他的“作后讲评”课,比起“有了三四个课,能潇洒半辈子”的名师来说,管老师的确太累了!

 

“总得有人去擦亮星星,尽管多么遥远、多么艰难。作文讲评课就是那颗遥远的星星,我正搭着摇摇欲坠的梯子,擦那颗灰暗的星。你看到了吗?”我看到了,相信看过这本书的人都能看到。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