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人小组合作的形式及使用时机的适度研究
说明:这种分组方式是由前后两排同桌组成,一排同桌三个人。他们在活动时互相支援、互相学习。。
目的:有利于形成一个小团队,共同进行活动、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形成一定的合作技能。
在班级里,有一些活动,有一些问题,有一些任务,完成它们往往不是靠一、两个学生所能完成的,必须需要五、六个同学来完成,这就需要六人组。他们由前后两排同桌组成,一排同桌三个人。小组内设组长一人,负责组织组内的各种活动。副组长一人,协助组长组织组内的各种活动。发言人两人,把组内完成的各种任务在全班内进行交流,发表组内的意见。记录员一人,负责记录组内的各种讨论的意见和结论。协调员一人,协调本组与其他组的意见和关系。这种小组形式,有利于学生形成团队意识,有利于学生初步形成一定的合作技能。
1、赏析课文时使用
课前预习时,我要求学生在课本上至少找出三处可供自己赏析的地方。课堂上,六人小组内进行交流。交流时,按序号依次进行,最后评出好的赏析在全班交流。
一人至少三条赏析,六人就是至少18条赏析,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应该很充分了。其实,学生哪怕是对课文的一个字,一个词,一个标点进行赏析,只要有一点自己的收获,就证明没有白学这篇课文。一课一得,那么一年的收获就相当可观了。更何况每人至少有十几条赏析。这种学习所得,完全是学生自己感悟的,是学生自己的东西,学生会记得更牢,是学生对课文的真正的学习,是学生对课文的重新解读。
2、课本剧表演时使用
课本剧表演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需要集体智慧,需要优势互补,六人小组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如:学习《将相和》这篇文章,同学们演“完璧归赵”这个故事时,六人小组的成员有的当导演,有的当蔺相如,有的当赵王,有的当秦王……为了演出的成功,有的同学把家里的床单拿来当披风,有的自造兵器。演出后,大家不用看课本便了解了古代历史故事,也锻炼了他们上台表演的勇气,同时历史内容更加深刻的印在了他们的脑子里,记得更牢。
3、在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时使用
语文综合性学习,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学生群体的合作学习。在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既要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又要群策群力,发扬合作精神,通过综合性学习的策划、实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协作精神和组织、协调的能力。通过实践,我认为在六人小组内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效果最好。
4、六人组内就近组对两人组
在六人组内就近组对形成的两人组是一种既高效,又有所创新的两人组,它既有互助组的有效性、高效性,又有随机组对的交往性。它首先是在六人小组(在下面的六人小组内再具体谈六人组)内的一种组对形式。其次是在六人小组内组对时,每次都要有所变化。
如:在学习《中彩那天》这篇课文时,当让学生汇报生字时,我说:“请同学们在6人小组内自由组合检查读准生字字音情况。”同学们马上组合检查生字字音。当听写含有生字的文中词后,我说:“请同学们在6人小组内自由组合,静悄悄在1分钟内互相批改刚才的听写。但最好是和刚才的组对要有所变化。” 因为是在六人小组内组对批改,所以这种形式既快捷,又有所变化。这样,既保持了课堂的生机勃勃,避免学生疲劳,又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在一节课内所有的小组合作形式,都可以采用这种六人组内就近组对两人组的小组合作形式,如: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时可以采用,检查对课文的理解时可以采用,检查对文中词的理解时可以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