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家长聊起教育孩子的事情,都感叹现在的孩子不容易教,特别是日常生活中,孩子们接触的知识和事物越来越多,随着年龄的增长,个性也越来越强,家长们经常感到手足无措,处理很多问题时无计可施。
出现这样的现象,一方面我们要承认社会在前进,孩子在进步,各类知识几何级地膨胀。教育的需求是没有止境的,之所以我们感到窘迫,只是因为我们没有跟上这个节奏和步伐,简言之,落伍了。
不过,不要急,急也没有用。教育培养孩子的过程,其实就是提高我们自己水平、实现进步的过程。据我当了几年学生家长的体会,多学习、多思考则是一条不错的路子。与其每日里感叹和无奈,不如实实在在地读读书、上上网,多学习、多求教。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就从这个学期开始吧!
读什么书最好最直接最有效?如果要我说,那就是哲学。
一定会有人不同意,一定会有人认为哲学是那些学究们研究的东西,跟教育孩子没有关系。其实,哲学就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百姓日用而不知”罢了。
哲学是百科之纲,讲的是辩证法和方法论,没有那一样的学问能够离得开哲学。学懂了哲学,你处理问题来就不会心慌,也不至于出现大的偏差。前两年,李瑞环写的《学哲学,用哲学》就是一本好书。
相信很多家长都听过不少教育专家的讲座,看了很多类似的书籍,如何培养孩子的好性格?如何提高学习成绩?如何培养好习惯?等等,哈佛女孩刘亦婷的故事也家喻户晓。根本上说来,那些都是他们自己的心得体会,是他们自己的经验,而这些经验和体会要让我们学到、学会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需要很多体验才能掌握的。从专家们的讲座和书籍中,我们知晓了很多案例,他们是如何处理的,如何达到的最好效果。但读过之后,只剩下激动和茫然了,遇到自己的问题仍然是没有好的办法处理。
间接经验只能作为参考,不是我们想要的全部。那些方法在他们身上是成功的,但对于我们、对于我们的孩子就未必成功。刘亦婷只有一个,她之所以成功,是源于她父母的成功;她父母的成功,是源于对事物成功的看法和处理问题成功的方法。可以肯定地说,她的父母不是人云亦云之辈,是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思考,针对刘亦婷这个个体而采取了不同于其他孩子的教育和培养方法。这才是我们想要的。
那么,就学学哲学吧。
用一些时间,让自己静下来。看着别人成功的例子,琢磨一下自己和自己的孩子,问问自己,发现一些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去书中寻找答案。从最简单的唯物辩证法开始,现在市面上还有很多哲学应用类的书籍,大都是一家之言,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参考而已。重要的是通过学习,形成自己的思想,指导教育孩子的实践。
等你“学成归来”时,当知三朴所言非虚。
哲学的面很广,哲学应用的面更广,不仅限于那些让我们发怵的、味同嚼蜡的教科书。以下是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一是看看儿童心理方面的书籍,可以看课本,也可以看校园文学;
二是基本哲学书籍,古典的也可,现代的也没有问题。不同学派的哲学书籍,其基本原理是一样的,万物归宗;
三是百家讲坛的内容,不少学者结合个人经历和感悟,解读了中国古典名著,其中不乏精品;
四是多看看专家对古籍的解说,但不要全盘接受。
还有一点体会就是,看的时候或者看过之后,一定要结合自己的情况多多思考。否则,一切都是白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