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小学作文 > 四年级作文 >

采得花粉自酿蜜——培训随感作文

2019-08-06 
采得花粉自酿蜜——培训随感2014年3月21日——23日,我们在市教育局教研室组织下到郑州大学参加了为期三天的“全
 

采得花粉自酿蜜



              ——培训随感



2014年3月21日——23日,我们在市教育局教研室组织下到郑州大学参加了为期三天的“全国教育名家论坛——第三期‘新课标’暨当代名家教学艺术培训”。这次培训,我们有幸聆听了全国著名教育专家魏书生老师的《给善良插上翅膀》阅读教学和精彩报告;有幸目睹了全国小学语文著名专家窦桂梅团队和赵志祥团队的教学风采。三天是短暂的,收获却是满满的。



一、魏书生老师:永远相信学生的能力。



魏书生老师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他这样告诫我们: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



我们做老师的,很多时候总怕自己讲的少了,学生学不会,其实,教师过多的讲解无形中让学生养成了惰性,他们不再思考,成了一个张开口等着老师填充的口袋,甚至是一个无底的口袋,装进去又漏了出来。岂不知,只有老师真正放开手,把课堂还给学生,逼迫着学生去思考,越思考能力就越强,能力越强就越愿意在课堂上表现自己,在表现自己的过程中,自学能力就形成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一旦形成,我们的教学目标才真正达成——教是为了不教啊。



永远相信学生的能力,教师教得轻轻松松,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何乐而不为呢?



二、窦桂梅老师:教师要深入解读教材。



22日上午,窦桂梅老师用了两个小时的时间为大家展示了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一课的教学。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安徒生的这篇经典童话实在是耳熟能详。因为有了课前的“预学”,上课仅仅几分钟,学生就准确概括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分析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按照常规教学,课上到这儿就可以结束了,难怪学生也说,这篇课文不用学什么了。但窦老师没有仅仅停留在这儿,她告诉学生:作为六年级的学生,要让思考直抵心灵,还有什么疑问?没想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稍加思考,学生接连提了十个问题。带着困惑,窦老师带领学生再次走进了文章。这究竟是一件什么样的新装?骗子设计的这件新装对什么人有杀伤力?为什么所有成人都迷失了,只有小孩没有呢?几个关键问题的研读,学生深入走进了人物的内心。安徒生之所以要写这样一篇童话,正是因为现实中有这样的人,这样的事。学生的理解水到渠成。



安徒生写这篇童话是让大家去掉虚伪,去掉狡诈,去掉昏庸,去掉自负,去掉阿谀奉承,去掉随波逐流,只留下诚实、正直、纯真。老师如此对课文的学习做了小结。听到这里,我们发现,这节课已经由一篇童话的教学上升到了人生哲学的高度——回到事情的原点。这无疑给了六年级学生一个研读童话的方向——由童话到现实,因为童话的创作题材来源于现实,童话的主题反映现实。



老师的课为什么上得如此宏大?我想这来源于窦老师对教材的深入解读。



有的老师可能会说,我们每天都要上几节课,还有总也改不完的作业,哪有时间和精力去深入解读教材?没人说让我们每一学期,把每一篇教材都如窦老师一样去解读,但我们每学期至少可以这样解读一篇教材吧。每学期一篇,三十多年的教学历程,我们可以解读多少篇呀!很多事“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三、赵志祥老师:和学生一起玩经典。



23日,是赵志祥老师和他们团队的课堂展示和赵老师的报告。本来承办方让赵老师准备的是《景阳冈》一课的教学,学生也已经提前预习好了。可是,有老师反映以前听过这节课,赵老师就临时调整为“有趣的对联”的教学,真不愧为专家、大家!本以为,临阵前教学内容的调整,再加上“对联”这一较难的教学内容,学生学起来应该比较费力,老师教起来也应较为困难。没想到,整节课,在赵老师的引领下,学生越学越感兴趣,对对联的理解越来越深刻。已经下课了,学生站起来没有走,而是响亮地背起了“笠翁对韵”,足足几分钟的时间啊,连赵老师都看迷了。这不能不说是这节课精彩的辐射。正因为学生对赵老师的喜爱和崇拜,才使他们这样意犹未尽。别说孩子们,台下听课的老师,也对赵老师佩服得五体投地。课堂上,赵老师语言风趣幽默,妙语佳句层出不叠,教学引导游刃有余。可以说,他和孩子们为听课的老师们奉献了一道丰盛的精神盛宴!



然后,老师为大家做了“我和孩子玩经典”的专题讲座。老师从“风雅自附庸开始”,“深刻由肤浅起步”,“文采从背诵发蒙”三部分谈起。师提倡老师一定和孩子每天都读经典,不刻意追求“思无邪”,坚持“不求甚解”地读,不要和孩子们玩深刻,那样,学生就会因为学习困难而望而却步。没有了兴趣,何谈学习?



我国古典的诗、词、曲、赋、散文、对联等,这些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贝,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远离了我们的学习,我们的生活。今天,我们既然认识到了它的重要性,那就重新捧起,和学生一起在玩经典的过程中把缺失的这一课补上,再也不要让我们的孩子成为缺失的一代!



培训结束了,我们又回到了各自的工作岗位,但三位教育专家各自独特的教育魅力却深深根植于心底。如何让三天的学习通过发酵,进而膨胀,成为自己的东西,才是我们思考的重点,今后工作的重点。很多名家都教导我们:作为一线教师,学习名家,不是糊里糊涂地照搬过来,而应当像蜜蜂一样,在教学的百花园中,采集对自己有用的花粉,回来以后,结合自己的素质,自己的性格特点以及学校、学生的实际,酿造自己的蜜,创出自己的特色。我们要做的是采得花粉自酿蜜!



 


 

热点排行